網頁

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當我跟孩子說:你可以自己決定!是真的嗎?

文、圖:宋(臺北平日五團)


你可以自己決定,真的嗎?

做完根管以後,剩下一些小蛀牙需要處理。
前一晚,診所打給我們說因為明天人比較多,所以可能無法一直等待孩子,大約10分鐘,如果孩子不ok,可以這次取消。診所的小姐也很客氣的說請我們先跟孩子溝通,但她也知道現場還是難免有狀況,沒有關係。

於是,如往常的,我們前一天開始和孩子說隔天要看牙醫,會做的內容有哪些,接孩子抱怨不舒服的情緒……也說這次無法等太久,大約10分鐘,因為人比較多醫生時間卡比較緊,如果不行,我們就取消。孩子說他想弄好蛀牙,但是過程很不舒服……最後我們還是決定試看看。

出門前,我和爸爸討論好如果今天他決定不看,那我們就不看。取得共識,我還是懷著忐忑的心情出發……

看牙醫,我覺得大人的煎熬不比孩子少啊……

快到時,孩子就開始抱怨,但還是可以接受處理蛀牙。進到診間,孩子哭了一下就停了,可是說著他的不舒服,但仍不願意躺下去。醫生也沒特別施加壓力。孩子說要爸爸抱,爸爸抱著,給孩子想兩分鐘決定……

最後,孩子決定今天不看,於是我們就開始收拾準備離開,最後離開前我再問一次,孩子還是決定不看。爸爸與孩子先到大廳等,我與醫生聊一下,醫生說她覺得這樣很好,她的觀察大寶是決定ok就是可以自己上去做治療,接下來也才會順利。讓孩子知道我們大人說的是真的,可以決定取消是真的,那這樣信任關係才會建立,後續的治療也才比較可以進行下去。聽醫生這樣說,雖然還是覺得不好意思但比較安心一點……

在等待拿健保卡的時間中,我感覺到我有生氣,可是,我明明說可以決定不看的啊,為何我會生氣?生氣從哪裡來?到底氣什麼?
因為為了牙醫前一晚還住婆家、花好多時間心力溝通、花了車程……付出好多努力一切成空嗎?
因為覺得對醫生不好意思嗎?
因為覺得自己失敗嗎?

我一直反覆在思索自己的情緒狀態,也企圖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孩子。但這時孩子撒嬌的黏我身上還碰我胸部,讓我下意識的說不要碰我……其實孩子也在試探,也知道自己決定不看不知道爸媽情緒如何,但我想他明顯感受到我在生氣……

離開診所,我和孩子說: 我感覺我有失望有生氣,但那是我的情緒,我自己處理一下

這過程中,我總覺得失望、生氣都太表面,一定有什麼卡在我內心……
忽然我感受到了,「因為我有期望,所以失望,而我期待孩子按照我的劇本走」,那麼「你可以自己決定」就是一個「虛假的議題啊」!!!


原來我嘴上說你可以自己決定,取消也是ok的,但我的心根本沒有打開這個尺度。那為什麼我覺得取消是可以的,因為在於「不要耽誤醫生」,所以對醫生不好意思。根本不是真心覺得讓孩子決定啊!!
這好像談戀愛時,男友忽然失約臨時有事,嘴上要體貼的說沒關係,其實心裡在意的不得了!!

我這個虛假的大人!說一套、做一套的大人!我曾經最討厭這種大人!


那些消耗的時間與心力,只是表面的掩飾,因為在我覺得取消是可以的時候,不就是會需要承擔花的時間、車程、心力是白費的了嗎?而什麼又是白費的?只有結果是符合期待的才不白費嗎?過程不重要嗎?又是一個只看成績的餘毒在我身上啊。

那覺得對醫生不好意思呢?說穿了我還是在意我自己嘛,我自己身為家長的面子啊。醫生前一天就跟我說10分鐘無法取消是可以的的彈性,當下我和醫生核對這樣真的可以嗎?醫生也是ok,認為信任關係的建立是重要的。那在意的還是我自己的面子啊……我們被教育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深深刻在腦海,變成一種評價,也失去彈性,忽略「人的變動性」啊……

那覺得失敗呢?更不用說了,已經沒有人在打分數評價了,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這麼多。


所以,我如實的看到我並沒有表面這麼民主的「你可以自己決定」,所以當孩子決定取消,牴觸我的內心期待,而又想控制著按照自己的劇本走,無法騰出空間來接納變動性,內心好不好不好不舒服啊~

很神奇的,當我釐清了我的情緒來頭,釐清內心的想法,我的生氣也變淡消失了,我感覺我看到自己的限制,自己在理想表面認為好的樣子與內心實際樣子的差距,然後接納真實的自己: 是的,我還沒準備好你說不看了,我還沒有辦法真實的讓你自己決定!

真實的自我被接納了,真實的做自己了,我感覺心裡好清爽。也慶幸當下沒有爆氣,還是決定取消,然後讓自己的生氣淡淡流過……如果勉強如果大發雷霆,那我就是孩子眼中說一套做一套的大人了,不可信任的大人了,然後我們的不信任關係再度推向冰點了……

如果重來一次,我會誠實的說:「嘿,寶貝,如果你真的這次不看,我會覺得有點可惜,因為我們等了三個多月才排到。但,那是我覺得可惜,你可以害怕、可以放棄,你可以決定要不要繼續。」

白費?真的白費嗎?真的只有結果重要嗎?
不,我今天上了好重要的一課,如實的看到自己、面對真實的自己,然後我可能還賺到一段漸漸可以信任的親子關係!



【延伸閱讀】

2017年11月25日,唐雅鈴,慢下來,做決定,傾聽自己的焦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