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

【2016年2/20~21 桃竹苗親子共學家庭教養實踐班 課程簡章】


勇敢地選擇做「不一樣的父母」,過屬於你的悠遊親子生活

這個課程將協助您,在勞累的育兒點滴中,
找到方法拾回愜意的生活
找到力氣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
找到信心更滿意作為父母的自己

有理念澄清討論課,有育兒經驗分享
有親子互動體驗,您將能重新看見「和孩子之間」
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歡迎您,來做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請先參考【共學團的目的與價值】、【假日親子共學團答客問

一、 預定2/20~21開課的桃竹苗親子共學團父母教養實踐班,
招收對象主要針對桃竹苗、三峽地區有意願參與親子共學團的家庭。


二、 課程介紹:
第一堂:2/20() 10:00~12:00
看到自己的秘密教養藍圖

第二堂:2/20() 14:00~16:00
照書照豬養,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教養~
檢視目前教養方式受到傳統觀念及主流價值怎樣的影響。

第三堂:2/21() 10:00~12:00
噹噹噹親子平交道,停看聽心用法~
共學實踐課,請帶孩子一起來。(由共學團領隊主持)

第四堂:2/21() 14:00~16:00
溫柔愛他的心,放手練他的身~
教養經驗分享,問題交流與討論。

講師:郭駿武
簡介: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大腳小腳走讀台灣」作者,曾任森林小學教師及台中縣社區公民大學主任,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碩士,資深親職講師。

*上課地點:桃園市平鎮區復旦里集會所 (桃園市平鎮區復興街55號,平鎮區文化國小與文化公園旁)
*招收對象:0-6歲幼兒的父母,有意願參加共學團者優先
*名額:限60戶家庭(額滿截止)
*報名:繳保證金1000元,全勤退費,課程免費,聽完後隨喜樂捐!
*特別說明:若孩子於上課期間無人托育,歡迎帶著孩子一起來上課,並請為孩子準備玩具,現場會有少數義工可以陪伴孩子。

報名方式:
1. 填寫線上報名表並匯款保證金     

      2/20-21 桃竹苗親子共學教養實踐班報名表

2. 收到E-mail回信才是報名成功喔!
3. 若仍有疑問請聯繫Annie 0988-215 551

Email: anniechen0506@gmail.com (帳號全英文)


【以友善與尊重鋪向孩子將行經之路~敬請捐款支持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傾聽孩子的大哭大鬧與憤慨】


圖文:傅姿蓉

    共學讀書會討論這篇文章後,我當下其實沒甚麼發言只因為我沒遇過孩子的大哭大鬧,沒想到隔一天我就扎扎實實的遇到了一次。

    早上帶噗寶去公園時,遇到一位姐姐騎著兒童版電動摩托車,噗寶非常想騎我鼓勵他去跟姊姊借,也成功地借到了摩托車,興奮的小孩騎了一圈又一圈,欲罷不能,中途我有提醒如果姐姐要回家了,要還給人家喔,小孩當然說好。過了不久姊姊準備回家,我告訴噗寶:姐姐要回家了,你要把摩托車還給他囉!噗寶無論我怎麼好說歹說他就是不肯下車,礙於姐姐在旁邊等得不耐煩,我只好強行抱他下車。
    噗寶開始大哭,不斷說:我還要!我還要玩!我把他抱到公園的邊邊坐著,他不免一陣掙扎反抗,哭得更大聲。我試著同理他的失落感,但他完全聽不下並且開始打我。老母我只好閉嘴,想讓他情緒發洩完,但這中間姐姐不斷騎著歐兜邁來誘惑噗寶,他哭得更淒慘,我只好把他抱離現場找個沒有人安靜的地方讓他好好哭,前前後後搞了有二十分鐘之久,孩子哭的時候我知道他已經聽不下我任何的言語,我只能靜靜地陪他,讓他哭讓他踢腳,讓他眼淚鼻涕流成一團。我看他哭聲漸減,問他:你需要媽媽抱抱嗎?他沒說話默默地伸出手臂,我攬他進入我的懷抱中,輕輕拍他。一路上他不斷跟我說他還想要騎車,我說:我知道你很想騎車。除了這樣的回答,我其實沒辦法給他甚麼承諾。這是我僅能做的事。

    後來我們到了停機車的地方,我說:你想要騎車嗎?我把機車龍頭鎖打開,把噗寶放在座位上,他開始左右搖晃機車龍頭,一直玩到他開心為止。

    噗寶給我看到他身上情緒的流轉。生氣傷心和失落等等複雜的情緒在他身上像火山爆發一樣。有時候大人自己都沒辦法消化自己的情緒,更何況像他這麼小的孩子,給他一點時間和空間,讓他提升自己的經驗值,我只要保護他的安全在需要時給他安慰這樣就夠了。

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公共空間是誰的?】

                                                      圖文:Tan Tekhoa

日前桃園及台北政府單位以不符安全標準為由,陸續拆除公園裡的磨石仔溜滑梯,引發親子團體的陳情、抗議,目前台北市政府已承諾尚存的磨石仔溜滑梯暫緩拆除,並經慎重考慮公園設計的罐頭化趨勢,給孩子更寬廣的活動空間與遊具。

這個爭取兒童遊戲權的事件,表層之下,有著急需這個日趨「文明化」的社會深刻反思的面向。

首先,台灣各公園兒童遊戲區,以前常見的盪鞦韆、蹺翹版、攀爬架、盤爬繩等,逐漸地被組合化、模組化的塑膠遊具所取代,提供大人使用的「健身器材」也幾乎複製似地在各公園綠地出現。在管理方便、消耗預算和商業化的這些思路下,我們的公共休閒空間正在「單一化」、「呆滯化」,這影響的不只是休閒品質,更會使公眾,特別是兒童,思考與行為不覺地被「規格化」。

【媽媽的進步,是一趟緩慢但真實的旅程】


                                                                                          圖文: 喬伊 



我是一個「恐龍媽媽」,我的脾氣很不好,EQ很低,很容易生氣,沒耐性,我想應該是與我自己原生家庭有關,也可能因為我太年輕吧,而我一直都知道這是我的弱點,也是我這輩子要修行的東西,如果這一關沒有過,孩子不會帶的好,一生就算有再多成就都是惘然。

會參加共學的原因,是希望自己可以有所進步,媽媽的進步比小孩的進步還要重要太多了,這是我的初衷。

參加共學團三個多月至今,我看到很多自己的盲點、地雷、爆炸區、缺點,當然,也是有看到自己些微的進步。大概分五點跟大家分享。

【吃得幸福之親子自學】

                                                                                                                                                                                                         圖文/林怡秀



繼上篇「吃得幸福」,是關於一歲起便用「不愛吃飯」來與我權威做對的女兒,從〈父母效能訓練〉本書的問題區分,幫助我大幅改善了著個棘手的問題,使得吃飯不再等於戰場。這篇是我帶著孩子探索米粒的有趣歷程,最後得著出乎意料之外的收穫。

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原力教養學:正視孩子的黑暗面】

                                                                                圖片來源:Flicker


親子天下原文出處:http://goo.gl/TK8ATW

作者/張淑惠(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

星際大戰風雲又起,不愛科幻電影的我,終於也看了好幾集,一看便獲得好多啟發,對我理解孩子的行為,竟然有許多幫助。
 
其實這是一部政治片,也可以說是教育片,其中對於「原力黑暗面」的陳述讓我很有感觸,天行者安納金被自身強大原力的黑暗面引誘,成為帝國的爪牙,他的兒子路克也有強大原力,絕地大師尤達要他小心原力的黑暗,他描述黑暗面是「憤怒,恐懼,侵略心」,在更早幾集,尤達也曾告訴安納金,「恐懼令人憤怒,憤怒產生仇恨,仇恨帶來苦難

我過去的經驗裡,見過很多孩子組成的團體,包括數不清的國小營隊,若團體中曾經有過一個黑暗首領,簡單說就是有領導力加上些許侵略性的孩子,也許以排斥其他人的方式呈現,可能是一時,可能是維持一小段時期,當這位黑暗首領離開之後,再產生一個繼任者的機率很大,或者,親歷這段的孩子若有機會到了一個新的團體,籌組一個黑暗軍團的機率也很大(如佔個基地說某某不能進來;要某某人不能跟某某人玩)

而最奇特的是,即使成員是來自父母非常用心,揚棄威嚇壓迫等打罵教育的家庭,這些軍團仍然有可能組成,也許最少人數是兩人。

這就非常令人深思。

暗黑力量來自人性
許多人說這是模仿行為,我卻認為不那麼單純,模仿聽起來像是無意識行為,這麼冒著大人介入風險且帶有道德問題的行為很難是一種拷貝動作,不如說是一種人性比較自然。

一群孩子們聚集,甚至一群成人互動,多少人性在其中糾葛,然後有人受傷了,有人復原了,有人心裡種下恐懼的種子,憤怒,仇恨隨之而來,不也是非常有可能?孩子會因為年紀小而能免於黑暗人性的蠱惑嗎?

人們總把孩子當天使,是要清醒的時候了,若我們不正視「邪惡」,如何陪孩子經歷沈淪黑暗的煎熬掙扎,對於恐懼感受特別深,陰影特別重,「原力」又強大的孩子(意志強大),我們如何陪他與「自己(強烈的黑暗誘惑)」共存?孩子身體長大,就像有了比從前更大的原力,他們見過黑暗與權力,從一出生他就開始經歷權力,而他處於渺小,一旦身體成長,那是多麼誘惑人的力量,走向仇恨多麼容易,以為是能使自己舒坦的道路,但實則是受到引誘,是走向便宜途徑的黑暗道路,會不會最後,仇恨累積互滾,導致他感受更多仇恨,難以經歷體諒包容的後果將是墜入深淵?

若孩子被動手被排斥,儘管他可能也動了手,兩事仍然必須分開處理,若對他被打輕輕放下,對他動手卻重重質問,也許我們就在助長黑暗力量。

有些大人不打罵自己孩子,卻認為孩子同儕之間打一打是好事,尤其孩子不受教時,偷偷期望孩子被别的小孩還擊,以為孩子會學乖甚至可以培養戰鬥力,這樣的態度讓事情更加困難,根本是黑暗力量的滋養溫床。

正視黑暗面,是認識自我寶貴機會
希望大家不要被嚇著,這是非常真實的一面,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看得很坦然,作為父母,我們也必須坦然,好在我們發現恐懼是重要的因素,怕失去友誼、失去所愛、失去被愛、失去力量,失去控制,對於採取黑暗行為的人,仇恨與侵略心背後可能是恐懼心理,這對我有許多啟發,許多成人被孩子的黑暗震懾,不能理解孩子怎能說出這麼狠的話?類似要某某人死去若我們對人性沒有更多元的想像力,怎麼會看見孩子的困境又怎麼會接納?連父母都畏懼那股黑暗力量,想否認它難道它就會不存在?

我不認為「黑暗」在團體裡會消失,尤其在孩子之中,不要想剷除它是第一步,這正是孩子認識自己的寶貴機會,我也認為黑暗的念頭不會從每個人的心裡去除,我們終其一生都在經歷誘惑,權力更大,擁有很多時,失去的恐懼就增加,黑暗勢力即有進入內心的機會,遠比你是無名小卒家無恆產時更加可怕。

那麼父母能做什麼呢?我們不能永遠保護孩子免於恐懼,也不應該這麼做,每個孩子感受恐懼的程度不一,需要的復原時間也不同,因此我們能做的,先從自身要求起,以平等尊重與理性溝通的對待為基礎,並接納孩子的各種陰暗感受,不要去預設它懼怕它,拋棄孩子該是小天使的這種天真逃避的想像,之後,我想說的要點在於說明黑暗面是人性,它像獅子一樣匍匐隱藏,並且一個正常健康的孩子,也有人性中對權力的渴望,以及對侵略性的躍躍欲試,只是它可以傷人,或者不傷人,我們應該正視這些需要。

面對黑暗 是一輩子的修練
人性的議題很大,不過我可以提供小小的建議,我非常支持大人跟孩子玩假裝打架或戰鬥的遊戲,爸爸來扮演這個角色也很稱職,這是很好的親子連結,只要不仗著身體大欺負小孩,也不要想魔鬼訓練小孩,不要故意挫孩子銳氣,能遵守這些,就可以因孩子想玩而常陪他玩,讓這些人性在遊戲中能有個適當的出口。我的孩子八歲,在他三四歲時,我常跟他玩戰鬥遊戲,起因是他想買玩具武器,為了避免愈禁愈美麗,我們最後終於願意買給他,之後他就每天每天的邀我玩戰鬥遊戲,在社區中庭玩,在公園玩,到處玩,躲在樹後面躲藏進攻,他似乎有這個需要,玩了足足兩年,我們玩那種耍狠比劃叫囂但不是真的出力猛攻的遊戲,規則是,武器不碰人的身體,說好要玩的才一起玩,不能用武器指著沒有說要一起玩的人。

其實玩起來有點劍術的意味,玩的過程有較勁,要玩得像樣點,但過程中相互支持,甚至欣賞與關心,偶爾還出言稱讚對方,但一轉眼又要裝狠,不狠不好玩,要非常投入,一直這樣玩到他有一天不想找我再玩為止,在那之前,我完全奉陪。這也型塑了兒子的遊戲模式,他跟人玩遊戲,戰鬥遊戲也玩,但從不包裝玩人與傷人在遊戲中,不在遊戲中包裹著自己陰暗慾望的滿足。


行屆中年,我終於看了七集星際大戰,獲得我中年者的啟發,每個人都有原力,而且內在都有繁衍黑暗力量的驅力,不分你我年紀大小,這是一輩子的功課,要一輩子修練,不承認孩子也有邪惡的人性,只會讓我們提供的教育變得空洞,讓我們有勇氣些,退十步,用更寬闊與謙卑的心,陪孩子迎向人性中的每一種面貌,去認識每一面好的,不好的,善的與不善的自己。



2016年1月10日 星期日

「交換玩具」談人我界線

                                                                                圖文: 閱欣

交換玩具意味著將你的東西跟我的東西從各自的範圍裡拿出來,然後前進到對方的範圍裡頭繞一繞,再回到自己的範圍。(見圖一二)
這個各自的範圍,就在我的界線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界線存在,界線裡頭會有自我認可的所有東西。如果有個人沒有經過我的允許,將他的手超過我的界線,我會不舒服,我會想自動站遠一點,帶著我的界線離開。
界線會因為很多情況清楚或模糊,強硬或柔軟。如果是好麻吉,可能界線會很寬鬆,如果是競爭勁敵,界線可能很嚴密。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得到】

                                                                                         圖文:懋媽



2015
因爲網路閒晃晃到了實踐班報名,自己決定要去聽看看,本來想說懋爸的公能是來幫忙帶孩子讓我能專心聽,結果,懋爸聽的比我認真,變成我在帶孩子,只能說郭老師實在厲害.

初期先參加假日班,覺得好玩,在懋爸建議下參加平日班,於是我跟懋哥來到了平日一團.第一次看到共學地點我有些緊張,因爲陽明山、彰化⋯⋯⋯,腦中閃過的是「這些地點實在太瘋狂」,我帶著懋哥能到的了嗎?我能克服坐車障礙嗎?孩子再車上哭鬧我ok嗎?再懋爸的加油聲中我踏上了我的平日共學「第一堂課」.

第一堂陽明山,我們花了2h(公車-捷運-轉捷運-公車-迷路-走路),到達時我真的快累壞,但馬上的震撼教育讓我把「累」拋到腦後,因為我的孩子被拒絕,媽媽我只能陪伴他再旁邊安慰他.卻什麼也幫不了他,看到懋哥無助的臉我的累都不見了.回家後懋爸主動問我今天如何?突然發現,好像有些不同了.

不同是,我不再獨自打仗,不再是偽單親,夫妻間有在搭橋樑.中間我們找到了方式,去程我自已解決,回程懋爸一定會來載(懋爸就能準時走),這樣媽媽的疲憊感減低,夫妻也都一起陪伴著孩子共學,所以我們家共學下課是進家門才下課的.

寫這麼多,想講的是,再這短短幾個月,我找到我自已的內心缺乏,看到我的孩子需要的是什麼,也發現了很多以前自己鬼打牆的問題,也克服了我自已.再共學中,看著懋哥改變也看到懋爸付出,讓我很覺得這真的是很簡單的辛福.我不是學問很高的人,卻再我們團中可以再次學習各中不同知識,和各種驚喜.

送走2015,滿滿的「得到」讓我們懋家收獲滿滿.
迎接2016,希望有更多火花.



【以友善與尊重鋪向孩子將行經之路~敬請捐款支持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孩子,我們一起學共學】

                                    圖文:蔣慧芬(臺北平日共學五團媽媽)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
一直對於幼兒發展這一塊很好奇
去年就抱著寶貝一起上完了126小時的保母課
自從加入了共學後,更覺得,媽媽們都該對這方面多點認知,才能知道自己孩子發展到哪,而不是道聽塗說,就覺得自己孩子不夠,而產生不安感。
在共學裡,最常聽到媽媽問『我的孩子都自己玩,沒辦法跟別的孩子玩在一塊』此時,我真的沒有任何正確答案可以回應,因為,就幼兒發展而言,我們只有進度表,沒有時間表,有些孩子,很小就與人互動,所以很快就能玩在一塊,但就算進度再快,也不脫下面介紹的這幾個里程碑。

===
分隔線===

就幼兒遊戲依社會性來分
獨自遊玩旁觀遊戲平行遊戲聯合遊戲合作遊戲
獨自遊玩──嬰兒兩歲以前的遊戲,純屬感覺與動作方面的遊戲。玩弄簡單的玩具和運動探索自己的身體,是遊戲的主要項目,故此時期稱為「感覺動作試驗」(Sensory motor-experimentation)的遊戲。嬰兒期的遊戲以「獨自娛樂」為主,是所謂的「單獨遊戲時期」。例如玩各種玩具,抓、捏、敲、咬、聞、聽等。

旁觀遊戲──本階段比獨自遊玩更進一步,兒童開始對週遭人事物感覺到好奇,進入直覺判斷時期。兒童喜歡站在旁邊看別人遊戲,被玩耍的小朋友和遊戲所吸引,惟生理機能控制能力仍未非常良好,加以對不熟悉的人事物怕生,是以藉由從旁觀看獲得愉快的情緒,但不願意參與遊戲。例如:喜歡站在遊樂器旁觀賞。

平行遊戲──和其他小朋友在同一場所玩著同樣的玩具,不過這時其他的小朋友只是遊戲的誘因,兒童之間既不會發生從屬關係,也不會有互助合作的行為,只是在一起各自玩各自的遊戲,因此也可以說是「集體的單獨遊戲」。例如:兒童在球池中各玩各的。

聯合遊戲──四至五歲幼兒的遊戲,會出現簡單的互動行為,像是相互指揮、模仿、命令或交換玩具等。囿於能力的不足,仍無組織、規則或角色安排的情形,僅是簡單的互動行為而已,稱之為「聯合遊戲」。例如:兒童可以一起在沙堆玩挖沙子或堆疊沙塔的遊戲。

合作遊戲──兒童遊戲進入本階段,則是屬於高認知能力的遊戲發展,遊戲是有目的的,有一定的主題、具有領導者與被領導者、角色安排、遊戲器材及遊戲規則等,例如,躲避球、棒球等,需要同儕之間相互的分工合作。

===
分隔線===

一些眉眉角角的碎碎唸
請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孩子的安全感,其實來自主要照顧者,如果媽媽和媽媽之間都不熟悉,更不用說孩子和孩子能馬上就成為好朋友。
身教真的很重要,相信大家去百貨公司一定很有經驗,孩子看到新奇的,好玩的,特別的,吸引他的,一定會情不自禁的想伸出手,這是人性,連大人都會忍不住,何況是孩子。但進入一個團體,當孩子想要動手拿不是自己的東西時,媽媽這個角色就很重要,因為,這關乎孩子以後會怎樣做。
在剛開始,孩子還不會清楚表達時,我會帶著他,向玩具的主人先問好,表達善意,再問玩具可不可以借,但在不熟悉的狀況下,答案都是NO

『可以跟你借玩具嗎?』(不要)
『那可以跟你一起玩嗎?』(不要)
『那可以在旁邊看你玩嗎?』(不要)
『那可以用這個玩具跟你換這個玩具嗎?』(不要)

太多的問句,但結論都是NO,其實很打擊媽媽和孩子的信心
我有問過對方的孩子,為什麼不可以,當時,那孩子已經很會表達了
當我聽到他說『不熟也』我也頓悟,因為,對對方來說,我們真的就是一個侵入者
一來就想要進入對方的安全範圍。
有時,孩子會忍不住就直接用搶的,此時,需要媽媽跳出來,堅定的說
『這不是我們的東西,如果要玩,一定要問過玩具的主人。』

當下,孩子一定會情緒不穩,大哭大鬧也是必然的,但這何嚐不是一次機會教育,可以教導對物權的正確觀念,陪伴孩子認識被拒絕的失落情緒,而媽媽的陪伴,更是孩子此時最需要的。

孩子的情緒感受,沒有對錯。請不要害怕孩子吵鬧而對孩子做負面的批評。
當孩子有物權觀念後,對於自己的東西,就有保護的行為,當有別的孩子想要借時,因這個年紀的語言表達能力沒有肢體動作來的靈活,很容易就發展成玩具搶奪戰,此時,也需要父母正確的指引,如何借玩具,和如何回應被借玩具,請尊重孩子,因為玩具的主人,有權利決定借或不借,而父母別因為個人因素,而強求孩子分享,媽媽怎麼說,也是孩子以後自己處理類似狀況的模仿對像。

有沒有很複雜?其實,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覆做,而孩子,每天都在重覆著與人互動,才慢慢長成像你我的大人,一起加油,為每一次的團體活動努力吧。

對了,還是要提醒,別再問我為什麼我家的孩子怎麼都沒辦法跟別人一起互動了,這真的不是重點。


【以友善與尊重鋪向孩子將行經之路~敬請捐款支持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2016/1/30~1/31 基隆「幼兒、小學共學團」說明會】



親愛的家長:
實驗教育法已經通過,不同的理念學校紛紛出現,
讓家長有更多的教育選擇權,同時各地也興起一股自學熱潮。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成立兩三年來,已經在台北、新竹、桃園、苗栗、宜蘭、台中、彰化、台南、高雄等地紛紛開團,全台灣目前大約有 1,000 個家庭,每週風雨無阻地為了能夠提供給學齡前的孩子更多好的教養環境與教養的態度,共同學習、共同玩樂。

如果你願意重新省思教育的目的、更親密陪伴孩子度過珍貴童年 !
歡迎勇敢地選擇做「不一樣的父母」,過屬於你的悠遊親子生活,
加入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的行列 !

我們的教育理念
「願意實踐不打不罵,以身教代替言教的家長
願意花時間,身體力行豐富孩子生活體驗的家長」

【共學說明會】
日期:2016.01.30 ~ 31 (六、日)
人數:30 ~ 50 個家庭以內 (可帶孩子參加,準備孩子玩具,上課可陪孩子走動)
地點:將視人數安排場地後,再通知說明會地點
報名:即日起至 2016.01.27 () 之前    報名表   請在此報名

基隆「幼兒、小學共學團」說明會

保證金:1,000 (全勤退費 。歡迎樂捐納入說明會講師費)
繳費:1. 匯款至郵局 (代碼「700)、帳號「0011399-0793968」;
   2. 重新編修報名資訊後,補填「匯出帳號末 5 碼」。
內容:第一堂:2016.01.30 () 10:00 ~ 12:00
       「玩」「美」不完美,放下心裡的完美小孩~ 看到自己的秘密教養藍圖
   第二堂:2016.01.30 () 14:00 ~ 16:00
       照書照豬養,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教養~
       檢視目前教養方式受到傳統觀念及主流價值怎樣的影響
   第三堂:2016.01.31 () 10:30 ~ 12:30
       噹噹噹親子平交道,停看聽心用法~ 共學實踐課 
   第四堂:2016.01.31 () 14:00 ~ 16:00
       溫柔愛他的心,放手練他的身~ 教養經驗分享,問題交流與討論

【共學團運作方式預告】

地點:以基隆、雙北地區為主。
共學方式:每個家庭必須有一位大人陪伴,並且經營父母讀書會
     (由領隊帶領討論,必要時配有助教)
共學團費:領隊津貼 1,000 / (3 個月一期,期繳)
學習費用:實支實付,共同分擔

課程資訊詢問人:柏陵0963068004
(10點後來電,沒接聽到請傳簡訊或留言)
email到:poling1209@gmail.com


歡迎您,來做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共學團的目的與價值》    http://bit.ly/1R8NoDz 
《大腳小腳平日共學團基本說明》http://bit.ly/1MObATE
《大腳小腳假日共學團答客問》 http://bit.ly/1JRkFev


【以友善與尊重鋪向孩子將行經之路~敬請捐款支持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