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逐漸累積的信任】

                                                                                 圖文:吳秋瑾

小狗帶來了一組磁鐵積木組, 小宇和豆子馬上被這新玩意兒吸引, 我抱著還睡不夠的小培安撫他, 邊觀察小宇跟同學的互動.

他們倆並沒有一起玩磁鐵積木. 只見小宇正專心的坐在豆子面前"看著"他玩, 我猜想可能是豆子自己成功跟小狗借到玩具, 來不及借到的小宇正在等待, 他在等豆子玩夠後可以讓給他或等待豆子也同意讓他一起玩.


一段時間過去, 小狗媽輕聲跟我說:『他等很久了, 還在等.』我開玩笑回答:『他可能想用時間搏感情.』在我們談話的同時, 小宇悄悄的拿起一片積木, 豆子看到很不開心的動手捶打了小宇, 宇大哭, 豆爸立刻上前關心並預先阻止了他更生氣後可能會有的舉動, 領隊們見狀也過來蹲在小宇身邊安撫他. 當下, 小宇推開想靠近他的人, 還打了婷文一下, 不知所措的眼神向我求救, 我感覺他似乎被豆子突來的動作嚇到, 也許希望我過去抱抱他, 也許不想被其他人看到他的憤怒與害怕, 我抱著小培靠近小宇身邊, 還在半睡狀態的小培不願意我蹲下抱哥哥也大哭起來, 小宇更著急的抱住我, 大人們仍在努力, 一時不知該如何處理的我只能先做好心裡準備, 會被兩兄弟前後拉扯, 而且還要等他們一起發洩哭完.
突然, 豆子開口說話:『這台車是誰的?』, 他發現野餐墊上小宇的另一台冰淇淋車, 表示想要玩, 然後, 小宇也突然止住哭泣, 點頭答應把車借給豆子並且間接玩到磁鐵積木. 三分鐘前差點互相打起來的小宇補充對豆子說:『還有那個也可以借你, 可以這樣玩 ...
爭執事件平靜結束, 兩個孩子都得到想要的東西, 又繼續在同一張墊子上一起玩. 老實說, 站在一旁準備長時間抗戰的我心裡一陣緊張慌亂後驚呼:『怎麼這麼快好了!像沒事一樣!』
在短短幾分鐘中, 我有感受到焦急又憤怒的小宇如何被同理安撫, 雖然沒有同時聽到每個大人對孩子的溫柔對談, 但我推測豆子是在豆爸陪伴中冷靜下來, 並且自己講出新的提議!過程中讓我印象深刻婷文的一句話:『你很生氣對不對, 生氣到很想打人, 對不對?』想必是說到宇的心坎裡了, 所以憤怒又害怕的他, 在被了解與安撫後, 還是願意借車給豆子, 並且兩人繼續一起玩. 爭執來得快, 情緒也很快平息下來, 我有一種正想要釐清事情細節然後事件就結束了的驚訝感.
孩子們心情有被照顧, 情緒有出口, 然後也玩到想要的玩具, 三分鐘前還差點打起來, 三分鐘後又一起玩, 說真的, 大人都做不到!
這天是我們團共學第三個月, 彼此都認識、但還稱不上非常了解的情況下, 爭執發生時要在大人和孩子間都取得信賴並且溫柔處理, 不容易!但我看到孩子細微的情緒變化, 也感受到大人間的默契與信任.
事件過後, 我本來想釐清是什麼關鍵原因讓他們又相安無事, 腦中竟不自覺往另一個方向想:從前面對類似的狀況, 整個互動情形可能會從一開始就走偏 ...
可能豆子會被勸說:『也借他玩啊~~一起玩才好玩!』『他等很久了, 你也該讓他了吧!?』『再玩五分鐘就要換人玩囉!』『乾脆平均分配比較公平!』
可能一開始小宇就不會想要用等待的方式 ... 因為根本不相信等待會有用.
可能兩方孩子都不會想冷靜, 因為不相信大人會溫柔且尊重的處理爭端, 乾脆直接搶起來!最後被強迫分開, 並且個別訓斥說教:『為什麼要搶玩具, 旁邊明明還有很多好玩的, 難道不能玩這個嗎?』.
可能雙方家長會因為不好意思而直接先互相道歉, 然後孩子也會被強迫道歉:『你也不對, 跟他說"對不起"!』『你就是這樣 ...!!』
可能大的會被數落:『你是哥哥ㄋㄟ!應該要讓弟弟吧!?』
可能用其他物品利誘快速帶離事發現場:『好啦好啦!不要哭了~我們去買多多好嗎?』『那個也不好玩, 我們去玩更有趣的玩具!』
可能玩具直接被沒收了!『又不是你們的, 還吵, 全部收起來不要玩!』
上述的項目, 沒有一個出現在今天爭執事件對話處理中.
這三個多月來每一次大小事件發生時, 領隊都會慢慢的跟孩子說, 雖然我記不起來領隊們對孩子們說的每一句話, 但卻感受到他們想了解、想同理孩子當下心情的那份強度.
在孩子、父母、領隊間, 那些累積的、經歷的好像慢慢起了化學變化, 讓我感受到建立在了解之上的尊重漸漸形成一股強大的信任力量!也越來越能體會到婷文說的:『希望可以更細緻的處理每個狀況』這句話的含意與重要.
所以今天小宇會願意選擇用等待的方式, 雖然一開始是他先去跟小狗交換玩具, 物權在小狗, 他學著尊重, 也相信可以想辦法玩到玩具, 不論是用等待或交換或其他 ... 而且他沒有找我出面幫忙, 我一直抱著小培站在旁邊.
沒有人被強迫分享, 或強迫道歉, 或強迫離開現場 ...
有滿滿的同理(我知道你還很想玩、我知道你真的很生氣)、陪伴、釐清心裡的想法(釐清需求)、想辦法(我們來想想看, 是不是有其他辦法?)
孩子被了解、尊重, 對於玩具有自己的物權、對於心裡的感受可以如實的表現出來, 沒有太多的規矩、成見套壓在孩子與父母身上, 然後, 神奇的事情就自然的一件件發生了.

<後記>
帶著兩兄弟一起出門共學的我, 除了張羅物品、照顧孩子的需求, 還得時時注意他們的安全, 兄弟倆經常一個走東、一個走西, 有時候衝突發生的當下, 能先做的就是同理安撫、再慢慢釐清孩子需求, 如果我剛好帶著小培在遠處活動, 就只能靠同團其他爸媽幫忙去照顧小宇. 時間過得很快, 我們也適應得很好, 逐漸累積的一切陪伴著我們繼續往美好的方向前進, 看著幾個月前的共學記錄, 心裡仍然是滿滿滿的感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