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要用多少時光? 》



踢球造成的爭執,是我們這一個月來人際之間的主題。

幾個禮拜下來,孩子們開始尋找各種方式去面對。譬如說,上禮拜阿喜向媽媽提出一個想法,他想向阿廷的媽媽要求,讓阿廷不要來上課。

阿喜能提出這樣的要求,在我看來是非常勇敢並且有能力的事。

阿喜這一個學期以來,不斷地向阿廷提出抗議,不是被當成耳邊風,就是得不到理性的回應。當理性的溝通與協商不斷失敗,我們就該試著採取各種行動,試著尋求 更強硬的途徑,要求制度,甚至改變制度,去要求對方負起責任。這就是我一直以來期望孩子們能夠做到的事,這一年來陪伴孩子,協助他們長出力量,就是為了讓 孩子們有能力採取這種行動。

然而,「我們裡面的任何一個人,有權利要求別人不要再來上課嗎?」這是我們上週的討論主題。
我們將這個話題放進課堂裡討論:有的人覺得可以,有的人覺得不行。可是,即使是希望阿廷不要來上課的孩子們也都同意,他們其實不討厭阿廷,也不是非得要阿廷離開他們才會開心。


我們試著將阿廷讓其它人不開心的作為提出來,寫在白板上。有些孩子赫然發現,自己有時也會做上面這些事。有些時候,自己是「主謀」,有些時候,自己是「從眾」。大多數人都不是那麼「乾乾淨淨」的。

這才是人的真實樣貌,那些可惡的人身上的「可惡成分」,我們每個人都有。所以我們需要反省、需要提醒、需要自我期待,我們還需要時間,好多時間,讓我們去慢慢像是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我請孩子們自己決定,自己需不需要它人的提醒。有些孩子毫不猶豫地要我在白板上寫下名字;有些孩子猶豫了一會兒,決定不要。

經過這次的討論,阿廷雖然仍舊有耍賴犯規,但次數少了很多,情緒也比較不那麼激烈。

這禮拜出門前,我想要多幫一點忙。

我請每個孩子說說,自己來這裡這一年裡,有沒有什麼變化呢?有沒有看見其它人的變化呢?

有些孩子能夠侃侃而談,有些孩子害羞,這也都是常態的。不過,讓我十分驚訝的是,kimi可以幾乎可以說出每個人的變化,原來她有這麼細緻敏感的部分。

一個一個輪著說,說到阿廷時,我問:「有人覺得阿廷有變嗎?」
阿翰舉手說:「只有10%。」
我說:「請說說看?」
阿翰說:「他上學期時常打人,這學期幾乎都沒打人了。少了好幾倍!」
我:「少了好幾倍!這樣才10%嗎?」
阿翰:「呃,也是啦,其實有變很多啦。」

阿翰的意見,獲得所有人的補充,大家都覺得阿廷做了很多努力,也確實有很大的轉變。

這麼坦率的表達,讓我十分訝異。雖然不到「一笑泯恩仇」的程度,但像這樣「就事論事」,真的是在孩子身上才能常常看見的事。

得到大家溫柔肯定的回饋,阿廷的眼神變得十分溫柔。接下來的時間裡,他認真地想每個人的轉變,試著說出來,努力想給其它人同樣的對待。

踢球的時候,我們有十分鐘非常非常快樂的時光。每個人都笑嘻嘻地,不計較分數,不計較小小的犯規。跌倒了,對手會關心地問:「你還好嗎?」進球有爭議時,平日好勝的孩子會說:「這一分不算好了。」或者「沒關係啦,讓給他們。」

不過,美好時光只維持十分鐘。
十分鐘後,所有人都認真起來,每個人的笑容都消失了。一分一分地計較,一球一球地爭辯。

我們二十分鐘的溫柔,換得十分鐘的快樂踢球。

那麼,要用多少溫柔的時光,才能換得孩子們一生的溫柔?才能換得一群溫柔相伴的朋友?

我不知道問題的答案。
我只知道,我們要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