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年6月12日 星期日

大人、孩子都需要遊戲!

 

文、圖:Eva(新竹平日團助教)​
團裡開始了「遊戲力」這本書的讀書會。​
這本書的開篇兩章,旨在說明遊戲的重要性。​
我們常常覺得孩子才需要遊戲,其實遊戲對成人也很需要。​
與這個觀點不謀而和的是溫尼·考特,他將一切不屬於現實(例如學校,醫院,軍隊,都屬於現實)的全部視為遊戲。藝術,例如繪畫,音樂,休閒例如電視,電動,旅行等等都是遊戲。而人的生活,就落在遊戲與現實這段光譜之中的某一點。​
人天生就需要遊戲,它是創造力的來源。​
但成人的日常生活被壓力,責任和辛苦包圍,成人進入遊戲其實是困難的。​
失去享受遊戲的快樂,成人也常常覺得孩子的遊戲無聊。​
可是其實,最簡單的遊戲也有深層的意義,例如親子投球,孩子發展手眼協調,訓練大肌肉,親子之間享受的特別時光,孩子反復練習並展現新技巧,反復丟擲的韻律所建構的親子互動。​
遊戲不僅能發展親密以及相互依附的需求,還可以協助孩子從情感的傷害中復原。​
像是孩子去看醫生,在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中,孩子需要配合,也可能壓抑心中的害怕與恐懼。​
回家之後的醫生遊戲,可以很巧妙的讓孩子扮成醫生,讓權力大小的位置調換,孩子藉著這個過程,也可以釋放自己的壓力,以及緊張的情緒。​
藉由遊戲將累積的壓力釋放掉,較可能不會累積到無法承受的崩潰和逃離。​
即使再幸福,順遂的孩子,也都有可能走進兩座高塔:孤立和無力。孤立和無力,表現的形式不僅僅是躲藏,也可能是侵略性的攻擊行爲。​
當我們不明白孩子怎麽了,很想要糾正,扭轉,認爲孩子的行爲大有問題的時候,很可能是孩子需要協助了。​
孩子不會說:我今天過得不好,我可以跟你談一談嗎?孩子會說:你可以跟我玩嗎?​
孩子會在遊戲裏表達給你聼,讓我們一起,成爲會遊戲的父母,成爲會聆聽的大人。​
我們還討論到,在衝突的時候或者衝突之後,使用遊戲力的方式會不會轉移掉孩子當下對情緒的感受,對事情的探究。​
在大家討論後,發現遊戲力,其實是一個跟孩子重新建立連結的方式,它不會全然取代掉肢體的擁抱,親密的接觸,還有事理的討論。​
跟孩子連結之後,還是要陪伴他探究事情的脈絡,理解自己還有他人行為背後的意義是什麼。所以遊戲力只是方式,途徑。​
如果沒有後面梳理的部分,不論用什麼方式,途徑,都會容易變成轉移和忽略。​
-----------------------------​
【最新活動】​
✨2022/03/26~03/27「全國線上」家庭教育實踐班​
歡迎家中有0~5歲幼兒並有意願參加共學團者、對教養充滿困惑的父母、對於教育議題有興趣進修者報名!​
-----------------------------​
❤️定期定額捐款支持親子共學⇨ https://reurl.cc/yE26Y6​
🧡大腳小腳親子樂活社會企業⇨ https://familylohas2017.waca.ec
💛觀看更多文章⇨ https://reurl.cc/GmDL8W​
💚發票捐贈愛心碼 ⇨ 17988(一起 共學 就發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