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年2月19日 星期六

學習的動機如何產生?

 文、圖:陳證傑(大腳小腳中區親子共學、暖蛇團家長)















「學習」的動機如何產生?學習是來自於「好奇」,而好奇則來自於我們對所處的世界的觀察(人、事、物……)。小孩好奇大人們在說什麼?於是學會了語言;我們好奇為何鳥類可以飛人卻不能?於是發明了飛機;好奇蘋果為何會往下掉?所以發明了3大運動定律……。​
我們常說學習時我們會先擴充「廣度」再往「深度」研究,然後再加廣、加深、加廣、加深……,因為一開始時我們還沒找到自己有興趣、想投入的領域,所以廣度的拓展可以使我知道這世界上充斥著各式各樣不可思議的事物,當我對某領域有強烈的好奇,想更深入研究時,就會進入深度的鑽研。​
當深度鑽研到一個程度可能會遇到瓶頸,需要更多面向的思考納入,這時又會進入到廣度,當有了新的想法再回來思考可以如何運用,怎樣與之前的研究做結合,於是又來到深度,不斷地循環。​
當我們探索這個世界,去過各式大、小、上游、下游的河流,看過有的河流石頭很大,有的河流都是小碎石,看過大海、細沙、高山、丘陵、平原……,看過蟲鳴鳥叫,不同季節環境呈現的不同樣貌,我的觀察、好奇、探究……,都成了我的生命經驗。​
但我們時間、空間有限,無法網羅世間萬物的知識、原理……。所以勢必得透過閱讀、影片、廣播……與他人的生命經驗進行交流,我們的生命經驗越廣泛在學習時就越容易由自己的經驗去想像他人的生命經驗,也就更能學得更快、更好。​
上述的「學習」大家若是同意,那我們可以思考當我們送小孩去各式的體驗課程、才藝班、幼稚園、學校……,學習會發生什麼事?​
小孩因生命經驗太過於貧乏,在各式課程中很難透過個人的經驗與他人經驗交流,很難想像他人為何這麼想?為何先要有A步驟再做B步驟?甚至做這些、學這些要幹嘛?最後就只是硬記,跟著大人要求的步驟做,像生產線製作產品一般,依著一樣的步驟,得出一樣的物品,卻失去了個別的特色、風格。​
如果小孩說他想去幼稚園或學校我不該讓他去試試嗎?​
1. 當小孩說想去學校,他對學校的想像是什麼?他想去學校做什麼?很多家長會說是孩子自己說想去的,所以我們想支持他去試試看。​
然而孩子概念中的學校是怎麼來的?難道不是他生活環境中的各種元素架構出來的,我想這不應該把責任全推給孩子自己決定的。​
而是應該去探討環境內的什麼因素形成了他現有對學校的想像。包含:告訴孩子去學校有很多同學可以陪他玩、學校有很多遊具/玩具、老師會陪孩子玩/唱歌/跳舞……。​
2. 前面我們談的擴充生命的廣度,用於堆疊出自身的生命經驗,我實際看過、走過、想過……,於是,它們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透過這些有助於我與他人的生命經驗交流。​
那麼我們太早的將孩子送到學校去要體驗什麼?體驗他人的生命經驗?所有課程內容、傳授的知識都是他人的生命經驗,缺乏實際經驗的孩子要拿什麼來與他人的生命經驗交流?​
並且多數學習廣度不夠的孩子連自己的興趣都還沒找到,那些被餵養的知識他多數是興趣缺缺的,卻非學不可,甚至有眾多的練習、考試與排名比較,最終導致多數孩子長成了失去「好奇」的成人,對世界失去好奇於是不會去學習,成了「消費」、「賺錢」的機器。
-----------------------------
【最新活動】
2022/01/22-1/23 全國線上家庭教育實踐班
2022/2/19~2/20 南投家庭教育實踐班
歡迎家中有0~5歲幼兒並有意願參加共學團者、對教養充滿困惑的父母、對於教育議題有興趣進修者報名!
-----------------------------
❤️定期定額捐款支持親子共學⇨ https://reurl.cc/yE26Y6
🧡大腳小腳親子樂活社會企業⇨ https://familylohas2017.waca.ec
💛觀看更多文章⇨ https://reurl.cc/GmDL8W
💚發票捐贈愛心碼 ⇨ 17988(一起 共學 就發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