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

別讓台鐵親子車廂成為隔離區!

文、圖:李佳怡(台北共學平日七團領隊)


在積極參與推動台鐵親子車廂之後,近日我首次以旅客的身份帶著孩子搭乘親子車廂。親子車廂的門可以讓我們推著娃娃車輕鬆的進入車廂 ,減去了原本需要收折娃娃車又要拿行李又要照顧小孩的緊張感,孩子在旅程中坐不住一直起來到處散步,玩笑聲,這些在這裡都讓我自在許多,同車的還有一個媽媽帶著兩個女孩兒,姐妹兩在親子互動區玩積木、畫畫,媽媽有時過來陪伴他們,有時自己在原座位休息,孩子們也自在的來去媽媽和互動區之間,另外還有一個媽媽牽著也是坐不住的一歲小兒,在車廂中來回散步著,我看到他們都帶著笑意神情輕鬆,我想這是「親子車廂」帶給他們的自在感。

搭乘的那天,在車廂也有幾位是沒有購買親子車廂票的乘客,進來車廂坐著休息用餐,推販賣車的小姐以及列車長驗票時,都請這些乘客要離開親子車廂,我當時給台鐵的反應是,我認為親子車廂有空位,且只要不影響親子權益的情況下,我不覺得這些乘客非離開不可,事實上當下的狀態非親子旅客也的確完全沒有影響到親子們的任何權益!

但工作人員皆回應我:這是規定以及因為有親子乘客投訴,所以他們只能照辦!

我想來試著拆解為什麼親子乘客認為親子車廂只有親子可以進入呢?

原因一:因為他就叫親子車廂,所以當然只有親子可以進入,那麼如果我們為這個車廂改個名字呢?🤔

原因二: 如果開放非親子乘客或沒有購買親子車廂座位票之乘客都能進入親子車廂,那麼可能會發生那些現象呢?例如1.. 真正有需求的親子可能買不到親子車廂的車票。例如2.. 如果有人佔用了親子互動區,可能會影響孩子們的使用空間以及造成孩子們無法自在的玩樂。(親子互動區不需劃座位)例如3.. 對於孩子在車廂中的玩樂、走動、嬉鬧有人加以責備。

如果親子車廂的使用嚴格管理規定,那麼上述原因二的情境比較不會發生,台鐵也不必面對及處理乘客申訴。但,我卻覺得這才是社會大眾應該一起練習面對的重要課題:那就是在公共空間多元族群如何互相看見及尊重彼此的需求及差異!

我想再次重申: 親子車廂設置之原意並非為了將親子族群與群眾隔離,而是要讓社會大眾看見並理解親子在公共空間的需求,相對的,親子族群也能看見其他任一族群在公共空間同樣有其需求需要被理解。

不論你是不是親子乘客如果你有需求而進入使用親子車廂,那麼是不是也提醒自己在使用過程要記得尊重原車廂乘客的使用權益,又如果在車廂使用過程發生衝突時,也能透過對話討論來解決在同一個空間裡大家遇到的困境,一味的使用管理規定 可能迴避了很多衝突,反而看不到每個人真正的需求及狀態,也讓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失去連結,這不會是我們想要帶給孩子的教育!

我在四月初曾經得到一個訊息,一位母親帶了四歲孩子搭乘台鐵,她不知道這個車次有親子車廂,她買了非親子車廂的座位,後來發現有親子車廂後帶著孩子進入車廂看看,也在互動區逗留,當時全車廂空無一人,孩子也在這裡睡著。列車長巡視時,發現他們的座位不是親子車廂,硬是把正在睡覺的孩子和媽媽請出車廂,只因為「規定」!

我想在此呼籲台鐵將親子車廂更名為:【親子優先使用車廂】,不要因為規定而忽視「人的狀態」!並且希望台鐵及社會大眾能看見親子車廂之善意 讓多元族群之間彼此尊重及練習對話,期許將來親子族群搭乘任何一種車廂都能自在的享受他們的旅程,而不是只有在親子車廂!

PS.親子車廂西部和東部幹線每天行駛兩個車次,西部為123、150車次,東部為410、439車次。

【延伸閱讀】

20150402,張淑惠(共學團領隊),〈落實《兒童權利公約》,創造親子友善空間〉

20170607,朱翊儀(共學團員),〈在台灣,帶孩子搭火車的困難〉

20170609,朱翊儀(共學團員),〈期待符合孩子需求的親子車廂─樣車會勘記〉

20170613,李佳怡、張淑惠(共學團領隊),〈台鐵親子車廂請做到好〉

20171123,張淑惠(共學團領隊),〈親愛的孩子,我們終於為妳/你爭取到了親子車廂〉

1 則留言:

  1. 你看看今天的新聞,就會知道為什麼不能開放給沒買專用票的人進來使用。立意良善,但厚臉皮的人很多,所以照規定走是最好的方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