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4月17日 星期二

我們不教禮貌,但在乎習得尊重

文、圖:魏大家、王麗馨、簡彌堅(台北假日共學一團團員與領隊)


我們不是不教〝對不起〞,而是擔心〝只說〞對不起容易讓衝突和情緒的脈絡消失。在孩子面對自己的過失之前,希望能用最寬容的方式讓他(她)理解而不是武力的反擊。經過這樣一次次的練習,於是,孩子們長出了面對衝突的勇氣和能力,不意外的是,他(她)們也變得容易同理了!


※從事件發生到父母陪伴處理經過二個星期


【小籠包爸的陪伴過程】

小籠包&妞妞一起共學超過4年了。事情發生是在228公園的一次共學,妞已經先爬上划步健身器材,小籠包也想上去,但對方不願意擠在一起,雙方爭執不下。

我在附近的翹翹板跟另一個團內小朋友說完話,轉身走過去時看到兩個小朋友雙手抓在划步器材欄杆上,靠近才發現妞已經哭了。
妞媽正在兩個小朋友面前想辦法排解糾紛,走過去才知道小籠包咬了妞一口。

先問了問妞還好嗎,看妞媽在安撫她,於是就把注意力轉到小籠包身上,小籠包大概想說我會碎念她於是就跑開了。我跟上去搭話想問清楚發生什麼事,小籠包回答說她想玩滑步器材可是妞不肯於是就用咬的。

就我對小籠包的了解,她並不是不知道咬人是不應該的事情,也已過了"動手比動口快"的年紀。猜測是情緒來了一怒之下動口咬人。

過了片刻,小籠包與妞又玩在一起。妞去盪鞦韆的時候小籠包靠過去我就跟在旁邊。

我聽到妞問小籠包:「妳剛剛為什麼咬我?」

小籠包:「因為好玩啊。」

我聽在耳裡忍不住補了一句:「這並不是好玩的事,妳讓妞受傷了!」雖然沒啥用...

後來兩個小的又跟沒事一樣玩在一起,這天共學跟妞的媽媽聊剛剛的事,沒辦法理出什麼頭緒。在這件事發生後我們有共學外的活動約出來,小籠包與妞看起來好像還是沒事一樣。

但事情沒有解決。我們雙方家長對這件事情有多次的討論,籠包媽也找機會跟小籠包談談這話題,但小籠包其實不會說謊、隱瞞,她就老實告訴我們她只是想玩遊具,進度就停滯在這。


某次共學約在碧湖公園,自己開車帶小籠包去共學時,在車上跟她聊著聊著我又把話題帶回咬人這件事。我嘗試著跟她分析,用武力(咬人)把人驅趕開似乎並不能如她所願達成目的(開心玩公園器材)。在大人的介入後更沒有機會玩到想玩的東西。

同時跟她一起想辦法,如果下次遇到這樣的狀況怎樣處理才能真正達到開心玩器材目的:『熟識的妞可以用她可能喜歡的食物交換,或是想好一些一起玩的玩法跟妞提議。
或請當時在場的妞媽媽或找我協助想想辦法一起溝通協調。甚至在隔壁器材玩的的米卡是妳的好朋友也是妞的好朋友,可以請她一起想辦法?』

我跟她討論的重點在:『如果只是硬要妞先離開,那麼肯定會被拒絕的,換成妳也不會因為別人想玩就離開,不是嗎?雙方僵持下動武反而都玩不下去。』。
我不知道這樣講對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說會不會有點困難,我在嘗試說服我的小孩要考慮創造雙贏的局面...


後來我們到碧湖公園後時間還早,妞媽、領隊都在,我們聊了一下前因後果。我想要讓小籠包自己可以看到問題在哪裡,讓他自己了解咬人會造成什麼結果。

領隊建議,如果苦主可以自己跟事主反應問題的重點跟自己的感受是最好的。後來妞跑來找媽媽,小籠包也跟去玩,我就和領隊聊他去日本時發生的事。

聊了蠻久回來後妞媽跟我們回報她已想辦法讓苦主自己表達。之後就如妞媽所述。這邊就不再贅述了。

處理這件事拖了蠻久,我們雙方爸媽就是拉著這件事情的線讓他不要在沒解決前沉了下去。

分享給在共學團的爸媽,衝突發生的時候是練習處理的機會。協助處理時孩子自己也在學習怎麼自己處理衝突。


【妞妞媽的陪伴過程】

小籠包咬妞妞發生在228公園共學
之後因為科學課 ,小籠包和妞都有碰面也有一起玩
妞妞也有直接問小籠包:你為什麼要咬我?
小籠包沒有回答…

一星期後...

接妞妞回家路上,看她拿著自己編的手環,我就想到小籠包上科學課時有注意到有說~好漂亮

我:小籠包好像很喜歡那個一指編,你要不要編一條送給她?

妞:我還不要 我要再想想,我已經決定可以送Mica

我:是喔!為什麼?

妞:因為她咬我,Mica有撞到我但她不是故意,但小籠包咬我是故意的

我:是喔!那要怎樣你可以送小籠包

妞:她不要再咬我

我:那你要媽咪怎麼幫你和小籠包說,你希望她怎麼做

妞:就是不要再咬我

我:小籠包要跟你說不要咬你 是這樣嗎?

妞:對,要說「以後不要再咬我」

我:這樣你就可以讓小籠包咬你的事過去

妞:對

我:那我知道了 我再想想怎麼和小籠包溝通


第二個星期…

今天共學和小籠包家比較早到
妞妞和小籠包先跑去玩起來
聽到小籠包拔和領隊討論那次咬人事件
我當然也湊過去聽
領隊講到一句 〝那如果讓她們自己講,不是靠大人轉述〞...

我又去陪小人玩~~圓盤盪鞦韆
為讓它更好玩~說這是飛機要飛到....
輪流說要去那兒

妞妞:金門
小籠包:韓國
飛去好多好多地方玩
也剛好有人排隊玩 就說最後要飛去那兒玩...
幾次後~~順利讓她們下來換別人玩
接著倆位姑娘就去玩沙了

妞妞要小籠包煮....
小籠包沒有反駁照煮....
看她們一切和平就想那來試試破解

我:小籠包你還記得上禮拜科學課妞妞帶的彩色手環嗎?

小籠包:點點頭

我:你也很喜歡對嗎?

小籠包:點點頭

我:我有發現你很喜歡,前幾天我有問妞妞可以編一條送給你嗎?

妞妞和小籠包 都停下手上挖沙的動作看著我
我繼續說:但妞妞說她還不行編一條送給妳

[停頓一下]

你知道為什麼嗎?

小籠包:不知道

我:你要不要猜猜看

小籠包......還是搖頭
等了一會兒,我說:妞妞你要不要告訴小籠包

妞:媽媽你幫我說

我:好我幫你說,我有說不對你再說好嗎

妞:點點頭

我:因為之前你咬妞妞,她還是很不舒服所以她還是無法送給妳

(小籠包 頭低了下去)

我:我有問妞妞 怎麼做可以讓她不會再不舒服可以編彩色手環送你,因為你很喜歡

(小籠包抬頭看著我)

我:妞妞是說 希望你跟她說~~我不會再咬她,妞妞這樣對嗎?

(妞妞點點頭)

我對小籠包說:那你願意跟妞妞說~你不會再咬她嗎?

(小籠包想了幾秒 然後點點頭)

小籠包對妞說:我不會再咬你

我對妞說:這樣你可以和小籠包繼續是好朋友了嗎?

(妞笑著點點頭)

我對小籠包說:小籠包,妞妞麻覺得你很棒,最後願意講也和妞妞繼續當好朋友

我也對妞妞說:妞也很棒,你有想到方法讓自己的不舒服可以解決的方法

(又玩了一會兒)

我:那我很好奇 那如果下次你們都想玩同一個玩具怎麼辦?

小籠包率先說:那排隊呀

我:但就是非常想玩無法排隊等待怎麼辦?

忘了是誰說的~~那就討論一下 像科學課那樣討論一下..

我:哇!你們倆好棒都想到很好的方法

咬人事件算是告一段落
但回頭想以上的對話,小籠包有沒有因為我是大人,不是她的父母於是很快妥協,照妞妞的方式和解了??

會這樣想是想小籠包拔和馬麻自那天後也試著和小籠包聊
小籠包也只陳述當天情況~~我也想要玩呀,就無法再聊下去

而這次這樣快就有好的對談會讓我有點擔心
因為妞妞也是對外人是比較好商量,若是我在就沒那樣好商量,所以我擔心小籠包會因為我是一位外人的大人才快快說了我們期待的話?還是小籠包是因為可以有那個彩色手環才快快說了我們期待的話?

我是屬於鄉愿型的人~大事化小 小事化沒事的人
也因此照舊有方式,我會跟妞妞說 小籠包不是故意的 她只是想要玩而已..希望就這樣處理掉
但我也怕妞妞就這樣被欺侮

有一次妞妞被一位哥哥用了一下她不舒服(應該是她覺得那哥哥是故意的)
她就堅持要那位哥哥跟她說對不起
她沒有哭鬧 就一直在他旁邊說~~XX你跟我道歉 好不好 ~~ 講了很多次
在她講N次後那位哥哥就跟她說"對不起" 他們又很開心的玩在一起
那次我看到妞妞的堅持
而這次小籠包咬她她一定會介意,不然她不會直接問小籠包~~〝你為什麼要咬我〞?

幾次要碰面前有撿到漂亮葉子 果子...要分享 她都會要送給Mica,還不能送給小籠包..因此我知道她還非常在意,我也不能要她就這樣自然不在意,才會一直想找合適機會處理這件事

因為兩位小姑娘在圓盤盪鞦韆玩得開心
推著她們倆輪流環遊世界玩得很開心
她們一直講著她們知道的國家 還要飛很久很久
應該真的讓她們很開心
不過若我沒有事先知道妞妞希望小籠包如何回應
我也會不知要如何談~只能一再代表達 妞妞不舒服 你不應該咬她…

小籠包應該知道她咬了妞妞是不對的,但她應該也不知該如何表達她的感受
後來兩次共學我觀察到小籠包和妞妞的微妙變化

她們一樣會碰到想要"先"玩某個遊具
不會像在228那次直接用推的而是停頓一下協調一下
很明顯在雙溪國小那次共學
我問妞妞、小籠包和貝貝要不要去玩壓壓的水
走去壓壓水的路上~她們就再講誰要第一
我有聽到妞妞說~~我比較大我第一 小籠包第二 貝貝最小最後,小籠包和貝貝有輕輕回答~好

到了壓壓水的地方~~小籠包一到就站在第一個要玩
妞妞說~是我第一ㄟ(很輕輕的說)
小籠包就自然的退到第二
我和小籠包麻對看一眼~~心理都想著 哇~~~

在雙溪國小那次共學好幾次她們討論誰先玩、玩多久?
如果妞妞坐著發呆,小籠包也都會過來問~~妞妞你怎麼了?我在一旁都覺得好溫暖喔!

記得在共學時分享那天有媽媽詢問~~
為什麼會知道妞妞還介意而要去打開這結
真的以我大神經我會覺得那沒有什麼呀
因為出去我跟妞妞算是跟著緊的
她和其他孩子的互動我也親身感受到
不難察覺妞妞的心思

加上她應該對我是信任的也就會跟我說她的感受吧
我想小籠包也有感受到我這位大人的友善,所以才能那樣順利談完吧!

註:當天妞妞在現場有編一條手環給小籠包 (好加在我有帶那組毛線)

當孩子發生衝突時,大人很容易在彼此中間劃下一條線,去脈絡的對自己或別人的孩子貼上直覺反射的標籤,剩下力氣就是讓當下的情緒和身體的疲累還夾雜著許許多多莫名的負向能量向他人或小孩宣洩,暫時的痛快之後,不但撕裂親子關係,也錯失了學習的機會。

當孩子發生衝突時,共學團的大人也在彼此的中間劃下一條線,不一樣的是,大人在同邊,孩子在另一邊。

我們好奇孩子們未來的互動,鼓勵孩子說出真實的感觸,對事件去評價的拼湊核對出事實的樣貌,努力創造孩子相互對話的機會,因為我們站在同一陣線,雙倍的氣力用在相同的方向,累積的是面對衝突的經驗,於是在過程當中,也存下了和孩子之間珍貴的寶藏。



【延伸閱讀】

2016年10月12日,Alice Hsueh譯,當孩子說「對不起」時,他在想什麼?

2016年2月6日,楊鎮宇,面對小孩間的紛爭,你的「可接受的劑量」是多少?

2017年3月24日,盧駿逸,當孩子「欺負」朋友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