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情感如何同步?

文、圖:楊鎮宇(台北共學平日六團領隊)



有次共學,我觀察到,我們團的團員阿美跟他兒子阿華互動時,在聲調、音量大小上,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轉換。

那天的情況是這樣的,在公園沙坑旁,阿美跟其他媽媽聊天,他兒子阿華窩在媽媽旁邊玩沙。

阿華想要媽媽陪他玩沙,阿美跟其他媽媽聊天,沒有即時回應阿華,於是阿華用大聲、吼呦的口氣說:「馬~麻~陪~我玩沙啦!」

幾乎是下一秒,我聽到阿美的回應,語調從本來跟其他媽媽聊天的沉靜口氣,轉換成也是有點大聲、恍然大悟的語氣說:「喔你想要馬麻陪你玩沙,可是馬麻都沒有聽到齁,喔呦!」

我覺得阿美回應的語氣跟方式,很有意思。她的口氣聽起來不是被小孩激到的感覺,而是有點調整頻道,調到跟小孩情緒狀態相似的頻道,用相似的語調、音量跟強度來做回應。阿美不只是說話的字句內容上做出回應,而且在說話的語氣、音量上都做了相應的呼應。

感覺很像是阿美跟兒子在情緒連結的這個瞬間上一起跳舞,用差不多力道的語氣跟腔調做出回應,跟兒子表達時的情感狀態,有點像是調整到同一個頻道上。

團員阿美回應他兒子的方式,讓我覺得像是「積極聆聽」的立體版,層次更豐富些。


以往我們常說《父母效能訓練》有提到「我訊息」跟「積極聆聽」,就是當問題屬於大人時,用我訊息表達,當問題屬於小孩時,用積極聆聽。我的理解是,這樣的運用容易進入一種字面上的(語言表達的內容)處理方式,可是其實非語言的(像是語言的表達方式)、肢體的回應,也同樣可以拿來運用的。只是我們不一定覺察到自己使用的非語言訊息。

比如說,當小孩因為某個狀況而大哭、尖叫,很大聲,然後大人有試著回應說:「你現在遇到困難了嗎?覺得很難受,是不是?」同樣是這句話,如果大人很平靜的回答,跟大人用有點「微激動」的語氣來回應,好像力道也有點不同。

阿美回應阿華的方式,讓我體會到,她除了回應阿華在表達時的外在意涵(就是阿華口頭說他想要媽媽陪他玩),她也回應阿華在表達時的隱藏意涵(就是阿明說話時的語氣、聲量大小,這裡頭表示他的情感狀態高低水位)。所以我稱這回應方式為「積極聆聽的立體版」。

回應時有意識覺察並調整自己的語氣、聲量大小,看起來很像是一種方法或技術。
可是這不是在演戲,也不是一味的誇張就好,而是說,當大人使用這個技術(或方式)的背後,是想搭配小孩的語氣跟音量大小,揣想他的情感狀態,然後做出相應的回應強度。
這個方式,傳達了「我很想知道你的情感狀態,我有試著回應你,你剛剛是這個意思?這個強度嗎?」的心情。

阿美的「積極聆聽的立體版」回應法,我認為是種大人嘗試跟小孩「情感同步」的一種嘗試方法,和「要怎麼讓對方感受到我想理解、好奇他的情感狀態?」有關,等於是「人跟人的情感怎麼建立連結」的課題。


比如說,當小孩起床時,不想搭配大人的行程一起出門,他可能哭或該該叫,可能用有點激動的語氣說「我不想要出門」,這時,大人要回應什麼?怎麼回應?我覺得在回應上,可以區分成三個層次:

1.行為決策。面對「我不想要出門」這句話字面的意思,然後就字面上做出回應,比如說「我們昨天不是講好了嗎?」、「那不然不要出門好了」、「還是我們不要去原本規劃的地方,去其他地方?」

2.好奇探尋。面對「我不想要出門」這句話,猜想背後有其動機,然後猜測其動機,比如說「我有聽到你不想要出門,你是因為沒睡飽嗎?」、「你是不喜歡我們安排的那個行程嗎?」

3.情感同步。面對「我不想要出門」這句話,掌握小孩說這句話時的心情狀態,了解其強度跟語氣,然後回應小孩的心情,比如說「你真的很不想要出門。」、「嗯你真的真的很不想要出門。」在這個時候,就只是用各種方式,想方法讓自己跟小孩的情感同步,不評判,不判斷,不給解方,不說誰對誰錯,就只是要試著達到情感同步。

要達到情感同步,就是大人在回應時,語氣的使用很關鍵,有想要回應並且搭配小孩的情緒水位跟狀態,像是調整到相似的頻道一樣,用相似的強度,試圖讓小孩理解,我有想要看到你的心情喔,然後這時情感就有機會同步,就像是雙人共舞一樣,有一種情感流動的舞步開展出來。

我上述的「行為決策」、「好奇探尋」、「情感同步」這三個層次,不是說哪個好哪個壞,而是說,在看待小孩的狀態,看到他的行為(某個動作呀某句話呀等等)時,秉持著「先講心情,再講事情」的順序,從第三點「情感同步」開始,然後再進入第二點「好奇探尋」,最後再講到事情本身,也就是第一點「行為決策」上。


諸位想,如果今天你對於某個情況表達你的心情,比如說因為昨天很晚睡今天早起然後不免有「真不想出門」的心情,甚至會說「我不想出門」的話時,如果你身邊的人第一時間就回說:「好,那不要出門好了。」

我覺得這種回應方式就是「第一時間做決定」,忽略了「好奇探尋」、「情感同步」這兩個層次,直接進入「行為決策」層次。

如果你表達你的心情,甚至還沒有講的很完整,然後對方就急著幫你做決定,甚至是說你的心情就是如何如何,那不然你這樣那樣好了。

面對這些「第一時間做決定」的瞬間,我都會覺得有點修跨怪怪,因為連彼此的心情都沒有核對,情感沒有同步,然後該心情的動機也還不知道,對方就急著下決定、給建議,某種層面上,其實就是否定了你的心情,也丟失了一次更了解彼此的機會,我覺得很可惜。

不如,我們就從試著練習怎麼「情感同步」好了。這是阿美跟阿華的互動經驗,給我的一些聯想。


【延伸閱讀】

20151214,台中共學團成員林怡秀,“第三法” 練習

20170724,台中共學團成員蔡佩珊,陪伴孩子面對挫折

20170405,台北共學團領隊閔柏陵,用「調頻法」陪孩子走過情緒高峰




【親子共學團家庭教育實踐班 十一月招生中!】

各位朋友,親子共學團的家庭教育實踐班在今年十一月有三個場次,歡迎報名參加。
實踐班這個課程將協助你,在勞累的育兒點滴中,找到方法拾回愜意的生活,找到力氣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找到信心更滿意做為父母的自己。
兩天的實踐班有理念澄清討論課,有育兒經驗分享,有親子體驗課,你將能重新看見「和孩子之間」,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十一月實踐班的三個場次與報名方式如下:

2017年11/11-12 南投場
2017年11/18-11/19 高屏場
2017年11/25~26台南場

歡迎你一起來做不一樣的大人,做個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