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想要跟需要

文、圖:翁麗淑(暖蛇共學團家長)




今天承霖問我「買棒球手套是想要還是需要?」

我問他:「你覺得什麼是想要,什麼是需要?」

他很快地回答:「需要就像你的電腦,你工作要用,就是需要。想要就是不一定要用到。」

他說完又自己想了想,說「也不一定這樣講,像吃飯就是需要。沒有吃可能會死。」
(可能是想到那沒有工作的人是不是就沒有「需要」)

我問:「你是不是覺得要維持生存的就是需要,其他就是想要。那我每天只要吃2碗飯就可以活下去,為什麼還要吃菜、肉、喝魚湯?」

他說:「為了營養啊!」

我問:「真的嗎?只是為了營養…那有些有營養的菜,我就是吃不下去怎麼辦? 想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是需要還是想要? 我們家有那麼多寶可夢娃娃,你覺得那是想要還是需要?」

他說:「如果有一兩個,就還好,但是已經很多個了,就只是想要。」(我知道這在暗指妹妹)

我:「雖然妹妹已經有了一百隻寶可夢,但每一隻都是不一樣的,妹妹可能會說,我好想好想要這101隻,沒有他我會難過到想死。那怎麼辦? 是想要還是需要?」

他猶豫了,想了想說:「那叫做「想要中的需要」好了…。」

我:「哈哈,那你覺得你的棒球手套呢?」

他:「應該也是想要中的需要,沒有的話我會很無聊」

我:「那,無聊可以忍受嗎?」

他(一副對面陷阱題的狀態):「也不是完全不能忍受,可是…」

我想掀底牌了:「我想跟你說的是,我也常常聽到很多人在說什麼『想要』、『需要』的說法,但我覺得這根本就是假議題,這是比較會說話比較有資源的大人在控制小孩的說詞,所有的想要跟需要都應該是自己決定自己評估面對的,所有的需求都有一個光譜,你也都有必須要付出的代價,你必須自己評估,不要讓大人來告訴你,否則大人總是比較會講話,他可以用很多聽起來很有道理的話來決定你是想要還是需要。對我來說,無聊很難忍受,所以我一定會萬分贊成你買棒球手套,但對另一個大人來說,他可能會跟你說,無聊,無聊就去看書啊,幹嘛一定要打棒球….然後,你就只好無聊到死,哈哈哈….」

承霖很滿意地笑了...他的笑其實別有含意。


在這段對話之前,有個小插曲。

承霖問我的時候,我正在洗澡,我說洗完跟他說,但洗完後他反而有點不想談了,我問他原因,他說,可能會很嚴肅...後來他自己又說,好啦,來談談...

所以,後來我問他,那很嚴肅嗎? 他笑著說「我的意思是,我以為可能會說教...可是這種不是,我喜歡。」

哈,我也瞭解了,其實就算大人的話有時候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有些目的小孩都是知道的。



【延伸閱讀】

20131018,Polian Ong,祖孫衝突
20161115,盧駿逸,沒有「權利」的教育現場

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暖蛇小學共學團-潛水第四年看到不同

圖 、文:江菁頌(暖暖蛇共學團教師、台北共學假日團領隊)



今年,是暖蛇孩子第四年潛水了,過去三年來,

第一年:只有潛四天(龍洞),孩子幾乎都還在適應戴呼吸面鏡管跟把臉放到海水裡,甚至還不少小孩選擇帶一般蛙鏡,不過小孩有看到海底的美(有小孩第四天才下水,因為對海的不熟悉),孩子除了穿救生衣,還要浮條。
另外教練有提說可以去游泳中心五米深池,練習潛水,禾禾說我是喜歡海底美景才想去,游泳池太無聊。
我個人,因為喜歡游泳,對於海沒有那麼不適應,但是面對深邃的海,還是有一種恐懼的興奮。

第二年:印象中,玩了兩次潛水(都在龍洞),各自三四天左右,幾個高年級女孩,已經很快的可以拉繩平壓到水下五米,但是多半中低年級的孩子(包括禾平),都還停在大多時間在海邊玩,教練有一些讓孩子適應臉部泡水,跟觀光看美景的行程,他們都會參與,但是離要下潛,還是沒有看見任何動機。但是跟其他孩子玩海上傳西瓜等遊戲,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且這一次孩子更不怕水,但教練建議不要讓孩子穿救生衣跟帶浮條。今年,孩子漸漸的放下救生衣了。但是還是需要靠浮條有安全感。
今年老木我,開始練習平壓拉繩下潛,但是到兩米就是莫大的障礙,還遇到自己過度換氣跟平壓不過的痛苦,那年,潛水很不愉快。身體過不去。

第三年:一樣潛兩次,約莫各四五天。(龍洞跟小琉球),龍洞當作暖身,預計去小琉球好好的潛水。在小琉球,我們帶孩子看到海龜、練習衝過浪區、放流由A到B點(約莫兩小時,平平有跟去,全部只有三個六歲左右的小孩有去,其他都不去),其他孩子很多時間都在海邊玩,用力玩,禾禾還說海龜看到不要看,在礁岩中尋寶等等。
我,參加成人訓,但是遇到身體狀況不佳,暈浪、無法配重躬身下潛,一拉繩下潛,去年身體的不適感又開始想起來,心理很排拒,一度覺得我在海面上就好。人生不用這麼拼。但我還是看到海龜的感動,也想享受了放流的快感與小琉球美麗海景深深感動。今年也開始重金把裝備弄得比較像樣,包括孩子的裝備一一慢慢的到位。

到第三年了,我已經感覺到我燒錢的困擾,小孩除了不怕水,喜歡在海邊自在玩水。(特別還看到好友 Litchi Ping家同年齡的小孩已經可以下潛到七八米之類的),內心開始糾葛,我這樣燒錢?對嗎?

第四年 我們跟教練檢討上課方式,改在孩子潛水訓前,先專心幫有意成為爸媽助教的家長,訓練,讓家長群有自救、救人等助教的能力。然後再把班級拆比較小班一點。
這幾天在宜蘭豆腐岬就是媽爸的訓練,我在兩年前不愉快的身體經驗,教練雖然一直叫我放輕鬆,我也刻意在潛水前幾天努力睡覺一下。但我告訴自己,不求,今年,身體狀況好像比較好,第二天開始拉繩下潛,到兩米左右,可以順利平壓,發現還可以載海底兩米開心的擺動,被大海包圍的感覺,跟海面下一米或海面真的不太一樣,也不會一直緊張不夠氣,想上來。這樣的經驗,在第三天,讓我順利拉繩下到五米好幾次,都可以順利平壓,那種感覺讓自己又過了一關,雖然躬身下潛還在練習,約莫到三米就是我目前技術的極限,但總覺得越來越有機會往下游。

今年孩子的潛水訓練還沒開始,但是這三天,我卻看到過去三年來在孩子身上的累積,禾禾忽然間,可以不用任何浮具(去年還會依賴浮條),就默默的跟我們出去到很深的海灣,每天我都還沒換好衣服,禾平就換好衣服自己下海,泡水時間比我都還久,今年禾禾還跟我說他會下潛一點了,自己跟其他暖蛇孩子玩,有時也會跟著在大人群附近聽課等等。平平有開始放掉所有的浮具,甚至,他不太穿防寒衣,在海邊玩,到深一點的採不太到地的地方都不怕。



今年孩子的潛水課程還沒真的開始,真的看到孩子的累積,而且很神妙,前面三年感覺是來燒錢的,但一點一滴的累積,孩子時間到了,真的就可以了。教育需要時間累積,不能速成,真的是很妙,爸媽一邊燒錢,一邊要跟自己說,這是過程,還要一邊告訴自己,他們可以不怕水已經很厲害了等等,但是內心不期待真的很難,爸媽要放下對孩子的期待,對自己的期待,才會有機會往前進。




【延伸閱讀】

更多關於暖暖蛇小學共學團文章

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暖蛇潛水課程:喚醒暖爸海洋之子的內在靈魂

圖、文:小巫(台北共學平日一團領隊、暖蛇小學共學團家長)



自從暖蛇開始接觸海洋教育的那一年起,我接觸海洋的時間以及次數也就相對增加了。不過,怕水的我並沒有馬上變得不怕水,而是多了了解以及知道該怎麼跟海相處的經驗。

還記得第一次下水,是穿著救生衣,因為感覺有救生衣就萬事ok,什麼都不用怕了,然後就像是個參與觀光浮潛行程的遊客,開心的逛逛礁岩、看看海裡的生物,就結束一天的行程了。

第二次換成了穿水母衣加上浮條掛在身上,因為沒有浮力的支撐對我來說真是無法接受的狀況,我會很擔心往下沉。可是眼看著孩子們一個個往外游,心裡超想跟著出去,但是,就是有障礙啊,而且趴在浮條上根本趕不上孩子們的,因此,我也就只好在附近逛逛,等待孩子回來後,聽聽他們的分享,雖然心中有所不甘,但是又何奈啊!

第三次的下海,終於,我也穿了防寒衣,沒想到浮力頓時大增,不用救生衣、浮條,也可以自在的在海上來回穿梭了,儘管如此,還是只能自己玩玩水,看看魚而已,一直都沒能好好的上課,實在覺得可惜。

接著跟著大家一起到了小琉球,跟海龜近距離的同游,那真是我人生難得的經驗,游在海裡,追著海龜,而且游出岸邊不算近的距離,不知道哪裡來的自信,相信自己可以順利上岸,反正就是跟著大家出去了,而那次也終於有機會可以上課,並且有稍微認識自由潛水。這次運氣超好的啦,遇到2米高的浪、以及出海之後遇到逆流都能平安上岸,又增加了我不少的信心。

而隨著搬家到了宜蘭冬山,每天看到的都是海,看著看著,沒有一刻不想下去的啦。

這週,參加了家長培訓課程,除了更多時間待在海裡,更多了練習蛙鞋的使用技巧,以及救援知識與技巧,還有下潛的初步能力,除了可以自保也可以有緊急救援的能力,真的是收穫滿滿。

最後在培訓驗收的部分,躬身下潛,閉氣,在超過5米的地方待上30秒,再浮上水面,經過四天的過程,終於順利的完成了。

每年的海洋課程都有新的進展,並且伴隨著下海的經驗累積、能力的累積,可以讓自己更和海洋拉近距離,希望這些都可以活化我身為海島國家海洋之子的內在靈魂。


【延伸閱讀】

20170526,小巫(台北共學平日一團領隊),童年在哪裡?
20170524,吳秋瑾(暖暖蛇國小共學團家長),陪著等著也是一起經歷學習
20170418,Tân Tek-hôa(台北共學平日四團領隊)我們的自學生活

更多關於暖暖蛇小學共學團文章

撤銷亞泥,還我土地

圖、文:Polian Ong (台北共學團資深成員)



土地是血,山林是家。然而歷經日本與中華民國的統治,Truku(太魯閣族)逐漸喪失他們的土地,離開他們的家。1973年起,亞泥與政府合手塗銷了Truku的土地耕作權,拋棄了Truku的土地所有權,40年間亞泥礦權一再展延,今年(2017) 3月民進黨政府火速通過亞泥礦權第三度展延,Truku回家的路難道還要再等20年嗎?

兩度中風的花蓮反亞泥還我土地自救會會長田春綢田姐,以及一路陪伴Truku奮戰的環保聯盟花蓮分會會長鍾寶珠,出現在6/24晚上的《我們為土地而戰》紀錄片放映座談上,同時也參加了6/25的「看見亞泥‧搶救太魯閣大遊行」。持久的還我土地運動,耗費族人精力,但饒勇善戰的Truku仍與亞泥及政府纏鬥至今!若亞泥無法第三次展延,2017/11/22亞泥礦權到期將是Truku奪回土地的曙光。

回顧亞泥案歷程,就是血淋淋的統治支配與土地掠奪!

1998年前省原民會竟然向47位地主提出民事訴訟,所幸2000年花蓮地方法院判決原告敗訴,等於確認了原住民的耕作權。2001/3/12,Truku族人返回土地耕種,僅管遭受亞泥層層阻饒,但是Truku族人還是衝進去種下了芋頭和樹苗。然而秀林鄉公所與花蓮縣政府卻互踢皮球,不願受理Truku原住民保留地的所有權移轉登記,Truku向原民會提起訴願,2012年訴願勝訴,並確立了花蓮縣政府是原處分機關,訴願人有權移轉登記為所有權人。2014年底,兩位第一代地主終於拿回了土地所有權狀!可是現實上,亞泥當然持續依舊佔地使用。

《礦業法》賦予業主在提出礦權申請階段,無須告知私有地主,地主得到第二階段的用地核定才會知道自己的土地要被開採,即便地主不同意土地供業者使用,業者仍然可以依法提撥補償金給政府、法院備查,然後直接開礦。同時《礦業法》也讓業主可以不斷展延。這完全是中華民國政府侵吞台灣的縮小版。

礦業局被礦業協進會把持,就像原能會被核工所與台電架空,產官學和在一起球員兼裁判。

紀錄片中第二代地主田明正說,秀林鄉中富世是一片藍天下的民進黨票倉,但是民進黨政府的作為卻令人失望不能信任,如今民進黨政府又再度將Truku的土地賣給了亞泥。

政府與財團操弄律法,憑恃黨國特權無法無天,中央政府護航,地方政府擺爛,財團獨霸,原民會......呃,不說也罷。一個《礦業法》,凌駕其餘之上,蹂躪國土,殘害人民。因此,6/25的遊行將矛頭指向《礦業法》的改革,全台189個礦場,其開發需要被檢視被監督。

這也是為什麼原住民為了捍衛傳統領域劃設辦法在凱道上待了第123天的原因,沒有人是局外人。
(被小英政府數度強制驅離,目前在捷運台大醫院站1號出口)


【延伸閱讀】

管仁健觀點》亞泥當年是怎樣取得花蓮礦權的?
回到祖先的土地─田春綢
【聽見太魯閣的聲音】 - 亞泥花蓮新城山礦場爭議解說絕對有料絕不懶惰的「勤奮包」
【亞泥佔地40+20年】原住民保留地上的流浪記(上)
誰讓高山白頭?環團呼籲《礦業法》打掉重練
台灣森林保育黑洞:炸山毀林的採礦者

了解原住民傳統領域議題 總整理
【上報人物】巴奈:沒有人聲援,我們還是對的
【一鏡到底】凱道流浪記 巴奈專訪之一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台中兒童館 大腳小腳繪本讚!!說故事活動

圖、文:呂淑慧(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中區領隊)



台中的親子共學團從6月份開始,隔週的週三早上會在北屯兒童公園裡的圖書館為孩子講故事 。

這是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在去年接受幸佳慧的培訓之後,陸續在各地推展的行動。

當各地區的說故事志工或團體已經繁花盛開,是什麼親子共學團還要錦上添花?又有甚麼樣屬於我們的特色呢?

我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同時自問自答。

我的回答是:或許親子共學團員說故事的技巧不是最純熟,但是共學團的大人對孩子開放及接納的態度,願意平等看待孩子,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是我們去說故事時最重要的基底。

也因此大腳小腳繪本讚開宗明義就跟大人說,當孩子聽故事時,不需要求孩子乖乖坐好,他可以自在的走動及發言。同時,我們也期待透過開放式的提問與孩子互動,讓繪本的分享是一種雙向的交流,同時也讓孩子的聲音及觀點可以表達呈現!



剛過去的昨天(7/5),是大腳小腳繪本讚的第三場講繪本活動。

主講者是玉玫,我和幾位團員也去到現場觀察及協助 。

玉玫本身的台風就很穩健,也很能和孩子對話,所以現場的氣氛很熱絡!

分享的繪本是 "了不起 了不起 ",內容列舉了不同的物件及動物以及小朋友的了不起 。

過程中有許多開放式的提問,玉玫會問小孩認為故事裡出現的主角們,是哪裡了不起呢?孩子們紛紛熱烈的回應,接著玉玫會請小孩不同的方式去表達對它們了不起的欣賞。

拍手、游泳、跳一跳、跺跺腳...

我認為是很有互動又不單調的設計,孩子們也很開心的呼應著!

讓我很感動的是,最後玉玫問小孩覺得今天帶他們來聽故事的爸爸或媽媽,或阿公阿嬤...有哪裡了不起?同時邀請孩子們抱抱大人。這個結尾有好多情感的流動,親子們紛紛的擁抱,我看到一個小孩本來是背朝阿嬤,隔著一段距離坐著,聽完就轉過來,爬到阿嬤的腿上抱住她,祖孫甜蜜的相擁...很美的畫面。

同時,玉玫說故事及和孩子應對的方式也影響了現場的大人。本來有個爸爸一直請孩子坐好,聽前面老師講故事。玉玫就說明了一下我們的想法,後來這個爸爸的態度改變了,直到講完故事再也沒出聲阻止孩子。

到目前為止連續三場的繪本時間,每一場的主講都有自己的風格,一以貫之的是我們對孩子的開放及接納!

很開心可以透過繪本和更多共學團之外的親子互動,不僅分享生動的繪本,也交流我們如何看待孩子,如何看待人!

也邀請中區的親子們,來參加後續的說繪本活動喔!!



活動地址:
北屯興安路一段162號


我不喜歡動物園

文、圖:阿邦(台中三五團)


我不喜歡動物園(應該是所有型態的動物園)
因為我在裡面看到了禁錮,看到剝奪,看到佔有跟支配。
但,動物園真的100%的不好,真的一無可取嗎?
延伸出來的是,父母是不是該把自身的好惡直接加諸在孩子身上?

近來,我帶著阿昫走訪了鳳凰谷鳥園,也去了趟海生館。
除了想讓孩子親眼看看生物的樣貌,還有好多好多面向與議題可以跟他聊聊。
把去海生館的照片與用意po到FB後,
一位朋友在FB上跟我聊到他對於海生館的看法,
以下是我與友人在FB上的對話。

「蹲在角落看著魚的孩子
在看完白鯨之後
阿爸跟孩子聊著生命
聊著自由與禁錮
阿昫的臉平靜但似乎消化著
其實帶他來海生館,除了讓他看看海洋生物
我想生命教育是我希望能帶給他的」

友:看過餘生共游嗎?*註:鯨鯊紀錄片,2014發表
我:雖然沒看過
但我知道這部紀錄片!
我之前曾在牠(鯨鯊)還在大洋池時看過牠
當時感觸就很深
且不再參觀"動物園"
所以我想帶小昫來
除了看看他不曾看過的生物
也想跟他說說

看著空蕩蕩的大洋池
坐在小昫身邊的我
心是沉重的

七年前......
這畫面是震撼的、是衝擊的、是沉重的

友:前陣子我因為想去oslob看鯨鯊又重看了一遍,youtube上有,你要看,會改變你更多想法
除了不再進動物園外,更不會再踏進海生館

我: 我懂!我的"動物園"指的就是所有禁錮野生物種的場地~

友: 那為什麼你還去?想知道

我:在教孩子怎麼看待事物、怎麼去思考、怎麼做選擇之前
我們必須先讓他去探索、去看見、去了解事情的全貌
然後從中告訴他我們自己看到的、我們對事物的看法
只是引導,不為他做決定。孩子屬於他自己,我們做的是陪伴、是依靠。
所以我選擇帶他去,讓他自己看,然後從旁解說
在看完白鯨之後跟他聊聊
白鯨是很聰明的動物,他原本生活在無限廣闊的大海裡,你覺得他被關在水池裡快樂嗎?
你覺得你整天在家裡都不能出去活動你快樂嗎?
如果一整天有人在你身邊說著你聽也聽不懂的話你有什麼感覺?
如果你關在小房間裡,有人一整天很大聲的講著話(展場人員使用麥克風講解)你喜歡嗎?
接下來,孩子或許會開始提問、會跟你對話、會討論
再接下來這一連串的互動會帶給孩子什麼,就讓它自然發生吧!
我們不會先對孩子設限,這個不要!這個不行!
越是侷限,孩子也越是放不開,然後會在矛盾與疑問中不得其解!
只有放開自己對事物的成見與限制,孩子才有機會完整,完整的做他自己
而我們只在一次又一次的陪伴中,讓孩子長出屬於他己的力量

友:那你對"海生館"這動物園一開始就完全無設限嗎?
我對這地方完全持"反對"的立場,完全覺得錯誤的地方,
若我是這種立場開始的,我無法引導不設限,無法解說後又期待小孩在開心的玩水,歡樂的遊樂場留下平靜的消化著?
我一開始就對這裡設限了

我:沒錯~我對"動物園"是有成見的!
但動物園的存在是絕對百分之百的錯嗎?
完全沒有價值嗎?
如果不是,那我們可不可以利用他的教育價值呢?
引導孩子在多方了解(全觀)後去思考、去思辨~
而不因為父母自己了立場與認知限制了孩子的探索

我們都可能對生活上、社會上的某些狀況感到不滿,所以有嫌惡、有怨言,然後或許就選擇迴避、選擇遠離、選擇視而不見。如果這樣,那麼這些狀況將永遠存在著,不會有機會改善。又如果把我們不喜歡的,覺得不好不對的,生硬的直接加諸在孩子身上,我們其實是活生生的剝奪了孩子自己從中了解、思辨、與獲得能量的機會。翻轉吧!如同我們想翻轉教育的現況一樣!放下心中的執念,你可以獲得很多,孩子可以獲得更多。



【延伸閱讀】

20130513,小草旅人共學團,這是孩子們的快樂天堂?
20170326,陳亞萱(竹苗假日團領隊),媽媽,我可以帶蝌蚪回家嗎?
20170324,陳界良(台中共學平日四團領隊),超讚的「自然體驗課」何處尋?
20161216,黎佩玉(彰化共學平日團成員),花草可以摘嗎?

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陪伴孩子面對挫折

-蔡佩珊/台中平日二四團團員



參加幼兒共學已將近兩年,這段時間不能說教養小孩的過程變得完美,但至少也受到一些PET的心法傳授,在面對孩子情緒時比較能心平氣和地陪他們一起走過。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的兩個事件:

有一段時間,阿正(4Y3M)很喜歡玩樂高積木,可是常常因為組合失敗而惱羞成怒,有時怒擲積木,有時大哭大叫。有一天,同樣的情景再度發生,當下我一改以往不耐的反應,選擇耐住性子問他發生什麼事?需要幫忙嗎?他依舊哭鬧不理我,我只好回房間整理衣物。

不到一分鐘,他自己走到房間來找我,情緒已稍微平復但依然很難過,手裡拿著手臂斷掉的小人偶要我幫忙組裝。我試著裝上它的手臂但一下子就又斷了,再裝一次又斷了。阿正在旁看到忍不住又崩潰大哭,我就跟阿正說:「這個人偶的手臂好容易斷,我猜它是得了習慣性脫臼…」。我說的這個新名詞好像引起了他的興趣,他止住哭泣問我:「什麼是脫臼?」。
我說:「就是骨頭和骨頭分開了,它們之間都有關節連接著,如果太用力就會讓骨頭分離。」

他似懂非懂地望向他手中的小人偶,我又補充:「等爸爸下班回來,你可以問他什麼是習慣性脫臼。我記得他就有這個經驗,所以當兵時都沒辦法用力丟手榴彈。現在你是這個人偶的主人,你想很用力地裝上它的手臂,它就越容易斷掉。」阿正聽完後似乎比較釋懷,願意接受那個怎麼也組裝不上去的手臂了。

隔幾天,阿正又遭遇同樣的挫折,我發現當他情緒到達崩潰頂點時是聽不進任何聲音的,所以我就在旁邊陪伴他,等到他哭累中場休息時,我趁勢問他:「你要不要媽媽抱抱?」他就嗚嗚咽咽地靠在我身旁。我說:「你裝不上積木很煩很生氣,對吧?媽媽感覺得出來你很難過,怎麼裝都裝不上去,我完全了解你的心情,因為我想到我以前也是這樣,當做什麼事情都不順的時候,我就會很煩躁,到最後就什麼都不想弄,整個很挫折,很沮喪,也搞不清楚是因為煩而做不了事,還是因為做不了事而心情煩。」這時阿正情緒已平穩許多,我又說:「當我煩躁時,我會睡個覺,看看書,聽聽音樂來轉換一下心情。」阿正突然發問:「你都聽什麼音樂?」我腦袋一片空白,只好硬擠出幾個字「呃…就一些流行音樂啊!古典樂啊!我最喜歡的一首古典樂就是四季。」我在腦海裡迅速搜尋出旋律,然後哼出四季的主要樂章(基本上我是個音痴,要哼出一小段真是天大的挑戰)。

沒想到阿正居然跟著哼,而且還問我:「那四季在哪?櫃子裡面有嗎?」

我就跑去我們放CD的玻璃櫃裡東翻西找,終於找到威瓦第的四季CD。一播放馬上就聽到我剛哼的橋段,阿正也很專心在聽,我頓時覺得好驕傲喔!居然能用音樂撫慰一個受傷的小小心靈,就這樣讓阿正度過了情緒的低潮。

播到第三首時,阿正還問我:「那這首是春天嗎?」我說:「我也不知道,你覺得呢?」

他回:「我猜是夏天,因為它一下大聲一下小聲,很吵耶!」

真是有趣的體驗!

其實在這兩個事件之後,阿正還是會因著組不好積木而情緒崩潰,也不是每次的積極聆聽都有效果,但是至少我比較不會受到他的影響而讓自己也跟著崩潰;此外,自從接觸共學後,我再也不會要求小孩「不准哭」,因為這三個字只會阻斷他用哭泣釋放自己的情緒,到最後不是用其他更暴力的方式發洩,就是從此壓抑內心的感受,進而變成無感的人。
當父母也無法解決小孩面對的難題時,我想「陪伴」就是給他們最大最好的支持了!!



【延伸閱讀】

關於孩子的負面情緒:
20130516,沒有愛生氣的孩子–培養孩子處理情緒的能力
20170405,閔柏陵(台北共學平日五團領隊),用「調頻法」陪孩子走過情緒高峰
20170110,林壯穎(台北共學假日團成員),當情緒被否定和壓抑後,跑去哪兒了?
20161010,鄭琇文(新竹共學平日三團領隊),孩子為什麼講話態度不佳?

關於PET父母效能訓練:
20150423,ㄚ仲,一個共學拔拔,一段精采旅程!
20160226,Burtina Huang,「P.E.T.父母效能訓練」-誠實面對自我的界線
20140128,陳韋男,不可以,為什麼?

【2017年8/12~13 台中親子共學家庭教育實踐班】簡章

這個課程將協助您,

在勞累的育兒點滴中,找到方法拾回愜意的生活。

找到力氣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找到信心更滿意作為父母的自己。

有理念澄清討論課,有育兒經驗分享,有親子體驗課,

您將能重新看見「和孩子之間」,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歡迎您,來作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請先參考:
[共學團的目的與價值] [共學團基本運作]

第一堂: 8/12 (六) AM 10:00~12:00
「玩」「美」不完美,放下心裡的完美小孩
~看到自己的秘密教養藍圖

第二堂: 8/12 (六) PM 1:30~3:30
照書照豬養,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教養
~檢視目前教養方式受到傳統觀念及主流價值怎樣的影響。

第三堂: 8/13 (日) AM 10:00~12:00
噹噹噹親子平交道,停看聽心用法~

說明:透過相見歡遊戲,發現在活動中自己經驗了什麼,焦急想介入,或者能自在享受。
觀察自己,孩子及別人的家庭互動,彼此學習,信任與支持。
這個時間同時會有親子共學團的實務介紹。

第四堂: 8/13 (日)PM 1:30~3:30
溫柔愛他的心,放手練他 的身~教養共學經驗分享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2017年8/19-20 桃竹苗親子共學團父母教養實踐班】 聯合課程簡章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近五年來已經在台北、桃竹苗、台中、彰化、台南、高雄、宜蘭、台東紛紛開團,全國目前大約有800個家庭,每週風雨無阻地為了能夠提供給學齡前的孩子更多好的教養環境與教養的態度,共同學習、共同玩樂。

這個課程將協助您,在勞累的育兒點滴中找到方法拾回自在的生活。找到力氣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找到信心更滿意作為父母的自己。

兩天的課程內容有理念澄清討論課,有育兒經驗分享,有親子互動體驗,您將能重新看見「和孩子之間」,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歡迎您,勇敢選擇做「不一樣的父母」,做個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 課程資訊

一、上課地點:新竹縣新豐鄉員山活動中心

二、課程費用:每戶需繳保證金1000元,四堂課全勤者可退回保證金,課程結束後視個人能力意願隨喜樂捐, 共同分攤成本。歡迎贊助場地與講師費、交通及行政費,以支持我們持續舉辦課程!

三、報名名額:限60戶家庭(額滿截止,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四、 課程介紹:

◎ 第一堂:8/19(六) 10:00~12:00
「玩」「美」不完美,放下心裡的完美小孩~
看到自己的秘密教養藍圖

◎ 第二堂:8/19(六) 14:00~16:00
照書照豬養,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教養~
檢視目前教養方式受到傳統觀念及主流價值怎樣的影響。

◎ 第三堂:8/20(日) 10:00~12:00
噹噹噹親子平交道,停看聽心用法~
共學實踐課,請帶孩子一起來嘗試共學。(由共學團領隊主持)

◎ 第四堂:8/20(日) 14:00~16:00
溫柔愛他的心,放手練他的身~
教養經驗分享,問題交流與討論。

五、講師介紹:
郭駿武: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大腳小腳走讀台灣」作者,曾任森林小學教師及台中縣社區公民大學主任,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碩士,資深親職講師。

六、特別說明:第一天的課程主要是給大人的,若孩子於上課期間無人托育,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來上課,並為孩子準備玩具,上課時可陪伴孩子走動,或於各遊戲角落陪孩子玩。我們也會準備玩具,並於上課場地劃分出幾個遊戲區供孩子遊戲、活動。我們不介意孩子與父母在課程中走動或發出聲音,也請上課學員理解,會請義工或共學團員父母在室內/旁邊公園陪伴。


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來去便利商店吧!

文、圖:林胤陳(台北假日共學五團領隊)



爸爸:我們去全家吧,我們去seven吧!

眼前的這個小孩,會不會以為所有東西都是便利商店種出來的?這個念頭,實在讓我這個在北投,台北的鄉下,長大的小孩感到驚嚇;這些理所當然,到底是人為的無奈?還是自然的無力?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我跟孩子的睡前故事圍繞著「我的小時候」。

我曾經帶著我妹妹快步走過一間室內裝潢的店面,只因為店門口擺著一筒筒的壁紙。有次我妹問我「那是甚麼?」,我很緊張地拉著他的手跑過去,叫她不要往裡面看,「因為那個是原子彈,看了會瞎掉!」。根據受害者的回憶述說:「後來,我也這樣跟我的同學講了不知道多久,才知道那其實是壁紙!!!」

也曾經我們在下雨天一定會漏雨的屋裡,對著發霉的牆壁,「你們要小心,不能碰到喔,會被吸進去喔!」。根據受害者1號(妹)及2號(弟)回憶,他們曾經看到蟑螂爬過發霉的部分卻沒有被吸進去,所以開始進行實驗:用掃把去戳發霉的牆,但是掃把也沒事;因此得出實驗結論:一定是要人去碰才會被吸進去...。

之類的故事,重複在我跟孩子之間。

最近我們在北投的路上走著,他們問我「這間店在賣點心之前,是賣甚麼的?」我思考著,人跟土地的連結好像有些方式或關聯可以開始建立。

於是,我找了一兩戶住在北投的共學家庭,提到了這樣的想法,我們常常說「在地、在地」,可是想吃粉圓到東區,想吃麵線到萬華,因為交通的便捷,看起來拉近了地與地的距離,卻拉遠了人與居住地的距離,也拉遠了人與人的距離。也或許這些前來做生意的外地人,也只是”暫時”來做生意,沒有人潮了沒有錢潮了沒有資源了,就離開了…。難道,在我們的住所附近,就這麼不值得去了解?這麼沒有時間去逛逛、去吃吃?去問問老闆「這裡以前是在做甚麼的?」附近的宮廟、公園、舊房舍就只是放著凋零,或是都市更新。好一點的成為文創商品吸引人潮,舊北投車站就是血淋淋的例子。但是對於我們這一代,甚至下一代,對於土地的瞭解,除了消費,還是消費。完全沒有看見前後發生的故事,沒有「為甚麼」的提問,沒有對話,沒有聆聽...。反正,就是這樣子了啦!!!

真的只有這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