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這個決定,是因為我先前在共學團關注空污的社團中看到這場活動訊息,我先前也在台中參與過反空污的行動,所以,我就決定參加!
網頁
▼
2017年6月14日 星期三
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
台鐵親子車廂請做到好
文:親子共學團領隊李佳怡、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張淑惠
前年兒童節,民間團體舉辦「落實《兒童權利公約》,創造親子友善空間」記者會,要求台鐵增設親子車廂、親子廁所,動線必須無障礙,並設置推車擺放處,因親子的行動需求及兒童在受限空間下的身心需求等權利,應受保障。
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期待符合孩子需求的親子車廂—樣車會勘記
文、圖:朱翊儀(台北共學團成員)
搭火車時,當你看到孩子搭車吵鬧、無法安坐於座位上時,是否想過那是孩子們的心裡開始焦慮與緊張?
搭火車時,當你白眼某父母沒有讓孩子乖乖坐在座位上、甚至讓幼童在狹窄的走道地板上玩玩具,是否想過這些父母多無奈車上沒有地方給已因搭車時間太長,而無法久坐的孩子一個安全活動的空間?
帶孩子搭火車,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從推車上火車就已經是個大難題,再想到孩子長途搭車,會有多辛苦,就已經讓一堆人不敢帶孩子搭火車了!
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在台灣,帶孩子搭火車的困難
文、圖:朱翊儀(台北共學團成員)
從孩子出生後,我就有著帶孩子搭乘火車的經驗,火車是台灣分布最廣的交通工具,尤其是要到東部,更是首選。
帶著孩子所需要帶的物品不少,通常推著孩子的推車也是行李車,但搭火車要上推車並不容易,首先要克服上火車的台階,甚至曾遇過舊式自強號因為車門太窄,推車無法推進去必須臨時折收的狀況,相當緊急。
上車之後,要尋找適合安置推車的地方,由於推車上載著孩子也在著行李,當獨身一人帶孩子搭車時,要將推車折收起來,成了困難的工程,這時火車已在行進中了,在搖搖晃晃的狹小空間中,除了要處理車體,又要同時照顧孩子並不容易,但若不折收推車,就算是車內空間最大的普悠瑪自強號,行李架也無法塞進我的大型推車。
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
從親子共學團到親子共學家庭
文、圖:李純顏(台北共學平日二團成員)
記得加入共學的一個月後,是2016年農曆過年。那天在台北科技大學共學,我焦慮無助的問了領隊和團員們一個棘手的問題:
「快要過年大團圓了怎麼辦?!我家兩個小孩已回不去一如既往,乖坐在餐桌前守規矩的吃飯了!如果遇到孩子們的衝突時怎麼辦?怎麼面對公婆高標準的教養?我的好媳婦形象即將崩壞我⋯好惶恐啊⋯⋯」
Joyce 當時給我幾個方法,我完全照做!
ㄧ,和小孩商量在年夜飯飯局時,請配合演出一場「好好吃飯」讓為母者我焦慮症頭稍有休息。
二,和可以為我一手遮天的丈夫商量,如遇到衝突請他幫我們母女撐出空間,與長輩們對話。
三,對於夫家的高標準,有可能只是我的想像與恐懼,如果有機會與公婆對話,說不定他們能看見不同以往的教育的可能。(當然這要我心裡準備好)
果真,當時才三歲又十一個月的雙胞胎姊妹,已經可以有和媽媽同盟的默契,先生也願意挺身支援任何任何需要他的地方,我,終於安然渡過難關⋯。
過去三年,每一次大團圓都讓媽媽虛脫的情況,今年好很多,也更加強我的信念「讓孩子從小就在自由的環境,自在的做自己」。
這有一個要先處理的問題,就是先重點隔離會干擾孩子內在成長的「人為」因素,與其把孩子和我放到一個充滿挫折與反對的環境,倒不如先趨吉避凶,好好地在我們所信仰的親子共學環境裡,等待茁壯與長出出不容易扳倒的力量,慢慢擴張生活範圍,來面對未來未知的挑戰。
過程中,我發現我們的困難。包含:我執、我的原生教養、我的不安全感、我的控制慾望、想要符合社會期待的我、急於想要脫胎換骨的靈魂,遠在外地工作難有共同成長共同參與共同話題共同理念的另一半⋯等,都是我們走在這條路上遇到的重重難關。
我在哪裡?
對,我不時的要找一找,我呢?
我想要什麼?我為什麼在這裡?
孩子呢?想要什麼?她有沒有成為自己?
陪伴孩子的成長歷程,讓我重新調整,我深入接觸我自己、認識我自己。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練習沒有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孩子,我一直以為我是個大人,我沒有滿足自己是孩子時的所有需要,我以為我很渺小,我以為我不重要,這些價值觀是誰給我的?為什麼沒有為自己爭取活著時的所有需要?我的父母怎麼了?
這一年,我試著開啟了一扇門,那扇門是通往幸福的入口,那裡有個等我很久的我。我們一起回顧「我」這個紀錄片,我知道裡面有我想知道的答案。
我找到,我需要是完整的家庭,從家裡面的親子共學才是真正共學環境的起點。所以,我和雙胞胎女兒要離開了親子共學團,要前往和爸爸在的地方一起生活,爸爸、媽媽、孩子們,從那裡開始我們的生活,親子共學家庭。
謝謝親愛的你們!謝謝一起陪伴孩子成長的你們!謝謝每個共同理念的朋友!因為有你們,才有堅持下去的勇氣力量!祝福大家往幸福快樂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