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陪著等著也是一起經歷學習

文、圖:吳秋瑾(暖暖蛇國小共學團家長)


我明明知道沉不下去,也全身穿著裝備,但心裡就是會害怕就是有恐懼。記得暖蛇第一次接觸海洋課程學自由潛水時,只會浮潛的我,游著游著,經過一片華麗的水中小山小景,我竟不敢前進,停在原地望著底下深處猶豫好久,最後,我一邊克服恐懼往前游一邊驚奇的欣賞水下美景。

今天是孩子們的室內泳課,我們的角色從學生變成助教,我的孩子小宇跟在我身邊,我上一次下課時的熟悉與輕鬆感頓時不見。輪到我們母子時,他咚就跳進水中,即使喝到水,他還是想繼續跳,在水裡變換姿勢仰漂到狗爬式水性極佳,而我,算算也跳超過十次,看著眼前飄動的藍,心底的恐懼又迅速湧出,每一次都要給自己很多心裡喊話,才能感受躍入後其實也沒怎樣的痛快。

我心想,我都已經有這麼多次的學習經驗:我知道在水裡浮力的感覺,想下沉撿個泳池底物品都不容易,穿著防寒衣和救生衣時浮力更大,跳水時水衝入鼻中的嗆只要吐氣就可以紓解,好幾次就算不吐氣其實也不會怎樣,沉入水裡之後也有能力先翻身仰漂換氣再前進 …… 即使有很多次的體驗了,但我還是怕水,尤其跳水。

對我而言,進入這堂課,是需要準備的,但不等於我不想參與這堂課。

我想起今天在岸邊陪瑄,一開始她不明白為何不能直接玩水,她不喜歡前面的解說與著裝準備,她很生氣因為等太久,在生氣中也露出擔心地說:「我想直接游泳(玩水),我不想像他們那樣」。她說的他們,是已經開始和教練開心玩水仗的孩子們,我感受到瑄的生氣與恐懼與不知所措,我開始跟她聊起我前兩次上課的經驗。

我說:「我很怕水,也不知道為什麼從很小就怕水,而且也不敢把頭埋在水裡。」

瑄立刻問我:「為什麼妳會怕水?很小就很怕嗎?」

我說:「對!而且上一次上課,我也還是很怕。」

瑄:「妳上次也還是很怕嗎?」

瑄:「我不喜歡他們那樣,我不想要那樣。」

我說:「我上次剛開始也很害怕,也不想臉或眼睛弄到水,但後來,居然因為那樣玩著下雨下雨,然後我發現其實我好像也沒這麼害怕。」

瑄看著我,眼神露出求救,那求救像是訴說「我不是不想玩水,但我很害怕上課的方式。也許因為不熟悉所以我有擔心。妳是用什麼方式突破這害怕的感覺?」

聊完超怕水的我學游泳的經驗,當我開始跟她聊水裡孩子們的動作,她眼神也跟著注視著水裡的同伴們,時而看到誰被潑水她也笑了一下,我跟她說:「妳看,其實他們有的人有把頭埋到水裡,有的沒有,只是在上面漂著,鼻子嘴巴都沒浸到水裡。」然後也請她看大部分小孩的腳下方是站在木板桌子上,水沒有比他們身高深。然後她又重複提了一些問題,像是在核對她內心的疑惑與焦慮。這感覺有點像我站在高台上準備要跳前對自己內心喊話,要不斷的核對再核對,確認沒問題,才敢出手,喊話失敗也可能放棄不跳。而瑄正用與我聊天核對的方式對自已信心喊話。

面對不熟悉(或者又加上害怕)的事物,一邊要理解環境,包含:教者說的內容與方式、或空間環境、或工具使用方式,一邊要理解自己內心的擔心原因,還有想要兼顧自己想嘗試(學習)的方式,而瑄遇到的狀況還再加上要處理一開始自己的生氣情緒。

也因此,每個小孩進入課堂的方式不同,學習模式與節奏也很不同(大人亦同)。那個不同很吸引人,但也常常讓父母很揪心。

現在我更清楚理解也感受到,當孩子們在運用自己的方式進入課堂時,那當下需要的陪伴與接受是一連串精密的等待過程。面對水上課程有無敵多內心戲的我,在去年小琉球的潛水課程,還有這個月游泳集訓,我不只經歷了內在的對話,並且嘗試用可以感受自己水性的方式去練習與測試,這過程,提供給我方法並願意等待我的幾位接觸過的教練,身旁陪著我但沒有催促過我的夥伴們,都在我摸索學習過程中提供重要的陪伴。面對孩子,當我們替他們撐起那一連串等待過程時,對孩子對大人會彼此擁有很深刻的共學過程。

大池中的小宇自在的水裡翻來覆去,小池中的小培正順著溜滑梯木板以俯衝姿勢滑入水中。我回想他們兩兄弟各有一段時間也是會怕水的,後來,經過一段時間各種試水儀式,兩兄弟各自找到自己玩水的訣竅,洗頭的時候可以直接淋浴,泡澡的時候可以全身浸入浴缸平躺不動。前一陣子從沒學過游泳的小宇,也在泳池裡試岀換氣的方法。

雖說今天我是媽媽助教,但其實小宇教會了我前兩次都學不會的狗爬式前進。我覺得好像狗爬開關突然被打開,興奮的在水裡爬來游去,那感覺實在有夠神奇有夠棒!和瑄的池畔聊天,讓我看到自己面對恐懼的學習模式,也看到能夠有人一起陪伴經歷是中多棒的過程。我也想這樣陪著瑄、陪著其他需要的孩子,如同我的夥伴或教練陪著我那樣,陪伴用他們的節奏與方式進入課程,不論是潛水課、走讀課或其他活動。

經歷了自己克服恐懼學會在水中玩水的愉悅過程,更深刻體會在陪伴孩子學習的路上,真實的去感受去理解他們不同的學習模式與節奏,才能一起在自學與共學中前進。

我在自學與共學中前進,與我自己的孩子,也與這一群一起前進的大小人們。我的孩子在自學與共學中前進,與這群用心的大人,也與這群充滿生之勇氣的同伴們。

【延伸閱讀】

20170418,台北共學團領隊Tan Tek-hoa,〈我們的自學生活〉

20170117,台中共學團成員陳健全,〈當孩子怯場時,需要大人的情感支持而非行動催促!〉

20161019,高雄共學團領隊施婷文,〈媽媽,請把你的擔心收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