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為孩子撐出一片空間的共學團

文、圖:小熊(台北共學平日三團成員)



我們家參加共學後女兒妞妞(2Y2M)有著一點一滴的改變每天都有驚喜,而我很喜歡讀書會深夜讀書會除了大家交換想法也非常療癒。但其實也不是一直都輕鬆開心的,有時甚至還會有點驚嚇感......

妞妞很喜歡去共學雖然不見得每次都會跟其他小朋友玩在一起但在家他會指著照片唸出名字。CC是我們開始共學後第一個有互動的孩子第二次去花博共學她看到妞妞就分了麵包給她吃也會來找我玩或注意妞妞的安全對妞妞來說雖然不常跟CC玩在一起但心裡是親近的。

有次在富民生態公園共學,那天妞妞遊具玩一玩以後開始牽著我的手到處亂走但公園腹地不大加上可以玩的就是那些後來我們走的路線就是在CC跟其他友伴的後面。

那裡有個小小的木頭涼亭,CC一群人先進去妞妞跟在後頭也才上了樓梯這時CC往前擋住了她說:「妞妞不可以進來!」

我那時判斷這不是「白龍」(CC生氣時的狀態名稱)所以我想繼續問問為什麼不可以沒有特別扶著妞妞但接下來發生的有點快我還沒問出,CC張開手臂跩倒了她妞妞的後腦勺直接撞在了涼亭地板上。

妞妞當場大哭我很心疼那個瞬間有好多話好多情緒差點就要出口但是忍住了。

如果在以前我可能會開口說:「怎麼可以動手?可以用講的啊!」

但那時候有個聲音在心裡說:「共學也是共養給她空間問問她為什麼這麼做?」

這時CC的媽媽走過來關心發生什麼事也嘗試問CC,但那時候CC不想說我就先把妞妞帶開
過了一會兒妞妞去拍打滑梯下貯藏室的門先前他跟幾個孩子也是這樣拍著玩,CC跟友伴也過來拍打這時CC把妞妞拉開妞妞又再次大哭。

C媽過來關心然後告訴我,CC覺得今天妞妞一直跟著他們讓她覺得不舒服我當下覺得有點冤枉公園不大就是這樣走來走去呀可能妞妞的確覺得跟CC比較親近所以會想跟他一起玩我跟C媽說但在涼亭之後就避開了拍打貯藏室的門的話是妞妞先到的此時CC還在跟其他孩子玩,C媽也沒機會跟她聊聊所以後來又去玩滑梯。

我真覺得那天不是我跟妞妞的日子因為就在他玩滑梯到底端時,共學團裡另一個孩子DD衝了過來膝蓋準確的撞擊到妞妞的臉。

我當下覺得心都要碎了。DD沒有停下來直接衝進媽媽懷裡。D媽因為一開始是背對著所以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我抱著大哭的妞妞其他人過來關心。

後來我們到爬梯跟搖搖馬那邊休息妞妞看起來好多了但那時候我有情緒我覺得很心疼可能還有點生氣但是我不知道可以怎麼辦。

我問自己,我需要一個道歉嗎?好像也不是因為DD也不是故意的啊!但我想知道DD有認知到發生什麼事嗎?

後來剛好DD也來到爬梯這邊玩我想了一下DD說:「剛剛在溜滑梯那邊你跟妞妞撞在一起了你知道嗎?」

DD說他知道那個時候他要去找媽媽抱抱。於是,我知道其實DD也受了驚嚇她不是無所覺沒有停下來可能只是因為他不知道該怎麼辦。這中間D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也有過來問妞妞還好嗎?但彼時我心情還沒有整理好,辨認不太清楚心裡的想法。

後來我們跟DD一起分著麵包吃。這時CC突然跑了過來拿了幾顆葡萄說要給我就這樣一個動作我就覺得那些情緒都不見了問了她要不要吃吐司她笑嘻嘻的拿著走了。

富民公園這件事已經過去兩個月了在當天就已經完結。

但這件事算是參加共學以來對我或妞妞衝擊很大的一次也是我情緒最不平靜的一次。有一點慌亂,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對孩子的情緒比較好,雖然有被成人關心同理,但後來真正把我的情緒照顧下來的,其實是孩子們的一點小動作。有點像是孩子間吵架,但玩在一起時玩掉情緒的感覺。

也是這次最讓我體會到為什麼共學也是共養團裡的媽爸們,對待孩子都非常柔軟幾乎每次共學孩子們都會有些風波但我看到的是大家不管那是誰的孩子就是為他們撐起空間然後慢慢對話。

照顧著其他孩子漸漸的這些孩子也願意對你的孩子伸出手。前陣子我在其他社團因為一些對待孩子的行為跟教養觀念嘗試跟其他的家長對話,坦白說,對話完很挫敗覺得難以溝通於是益發想念共學團的氛圍。

又因為國際人權公約的討論看了關於買泓凱的故事(註)讓我想到加入共學後沒多久大家提醒可以看共學團過去的討論記錄。

其中一則是問參加團員覺得共學團是怎樣的一個團體?總共有十個選項。

我自己的想法是「共學團是一個關心教養教育的公民團體」。加入共學團後,我帶著孩子反而讓我們一家對公民議題的參與更高團裡的媽爸們更是自行籌組了幾個針對不同議題的組別:有關心兒童人權的故事繪本組開始串連當地的圖書館或商家為家長孩子用繪本說重要的事有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爭取孩子的遊戲權並讓孩子們也就是真正的使用者一起參與設計還有關心生命教育性別教育的親子共學性別研究社等等等.....

媽爸們參加婚姻平權遊行陳情特色公園不要罐頭遊具在國際人權日舉辦活動說故事給大家聽。這些為的都不只是自己或自己的孩子。

我深切感受到大家在努力的是除了共學共養還要讓社會共好。我跟老公都覺得,還好還好我們參加了共學並為成為共學團的一員一起努力讓社會共好而感到驕傲。


註:買泓凱,十六歲少年,因偷竊被送到桃園少年輔育院接受感化教育三年。在少輔院一年半後的某天,他被緊急送醫,不久後死亡。他渾身傷,少輔院方表示那是「抓癢」造成。聲援者稱此事件為「少輔院版的洪仲丘事件」,少輔院方則認為沒有管教不當或罷凌情況。

2017年1月,台灣進行「兩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兩公約為《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台灣在2009年通過《兩公約施行法》,該年年底在台灣正式施行。

在2017年1月的國際審查中,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表示「我國監所完全禁止體罰」,他的這段發言,等於完全忽略「買泓凱遭虐死」一案,彷彿事情沒發生過。

關於買泓凱案件始末,可參考監察委員王美玉與記者午台文合寫的《16:是誰讓少年帶著痛苦與懼怕走完他的人生》(時報出版,20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