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很複雜的這一切,就是共學】

                                                         圖文:張淑惠

昨天,我們遠地共學到竹東,有幾個媽媽一起挑戰坐火車再換客運,這真是艱鉅的任務,去程還好,回程到車站,買的車票是六點二十發車,那時間人還在新竹,加上已經玩了一整天,大家可以想見那光景,沒有親自帶孩子如此捨命玩過的人,說真的,無法體會其中的艱辛,而最難點是,還要堅持不打罵威脅,這簡直已經無法用言詞形容。常常共學照片看起來孩子一個個容光煥發,其中需要媽媽們多少體力智慧及意志力的堆疊累積。
來個實況轉播,先是大的(四歲多)在座位上站起來,然後小的也蠢蠢欲動,最後大的抱小的面向後方趴向椅背,跟後面的先生眉來眼去起來了,那先生笑得我想他是真的被小孩逗樂了,一直笑得眯眯眼。
在客運上瞬間充過電力的小孩,把握住最後一刻玩樂的樣子,像每人都喝了三杯咖啡。
不過別擔心,像是喝了三杯咖啡的孩子們,還是可以勸的,照片中的窗簾布只玩了一下下,留下這經典畫面,很快的改玩幫我的衣服打結(自然大人要有所犧牲的提供替代方案),這就是不打罵的好處,養成說理的習慣自然就是說理能通,養成高壓制伏的習慣自然最後一定要下重手才行,或者,孩子裝乖表裡不一的投機行事,而教出投機份子絕對不是我們樂見的。
這時候,我問一直帶著笑容,跟這幾個孩子們同坐,還不時發出清脆笑聲的共學媽媽郁:「妳還好嗎?」
她回說還好。郁溫婉的適時提醒孩子們「不要太大聲喔,有人在休息」,但她耐心包容着孩子們的嘗試,這樣的時刻換作我通常也會出面,先於別人之前提醒孩子注意旁人的需要,當然我是有心機的,會談得稍微大聲好讓旁人能聽到我正在談, 一是照顧被打擾了的人們心情,再者避免他們「自己來」,拋來難看神色或語言給孩子。學習尊重別人是需要被提醒的,這沒錯,但也要允許孩子們練習克制自己,尤其孩子也有他的需要,他們可以小聲一下子但容易忘情,需要一再的提醒以及和他們一起發展些別的趣事。
有時候,陪行的大人會被整個情境弄得太焦慮,但這天,共學媽媽郁卻很放鬆,我對她說:「妳好厲害,還能笑,態度這麼好。」(旁邊另一位媽媽搭腔,說郁笑點很低,笑聲很療癒。)
郁說:「我就想撐一下,等一下就可以休息了。」
接著她一樣笑容滿面的,又說了一句:「其實我今天一到就累了。」
這句話,太經典。孩子剛過幼兒階段的我,完全能夠體會箇中滋味。
光是把自己連孩子與娃娃車坐火車換客運再走一段路的弄去,真的,還沒開始就足以累了。
朋友阿,可不是只有生小孩的陣痛期需要一位母親的毅力,生了之後才是重點。
立志,我們要致力全面提升全職媽媽(及爸爸)的家庭地位與社會地位,尤其是堅持給孩子好教育的爸媽們,那心力的付出是以倍數計量的,請整個社會正視全職爸媽們的貢獻,不打罵的教育絕對會為社會風氣與人際信任帶來驚人的正向循環,不出幾年我們就會看到成效,這是功在社會國家的,懇請大家在公共場所見到溫柔對孩子說理的父母們,千萬不要湊上去恐嚇這樣會被爬到頭上,或予以嫌棄的臉色,請給予他們支持鼓勵,可以的話幫他們想些實際有益的辦法。(岔開來說,在此前提下,爭取火車親子車廂,設有玩具,音樂或繪本,是完全正確的政策。)
這天我們運氣很好,車廂裡多是對孩子友善的眼光,他們包容的笑著,應該說,除開沒注意孩子的人們,約有七成帶著有趣神情,其實也是阿,幾個孩子彷彿將車廂的一角施了歡樂魔法,也可以算一種生活情趣……
有位很和善,一直帶著笑容的乘客阿伯,開始跟郁三歲多的女兒說話,我知道他沒惡意,他觀察很久了,一直是笑着的,不過他的經驗裡,可能沒有學過如何對孩子尊重,他指著郁故意對小女孩說:「那不是妳媽媽」女孩站在椅子上趴向椅背跟他對話,女孩說:「是我媽媽!」乘客阿伯:「那個人說不是妳媽媽呀~」女孩說:「是我媽媽!」(這個對話來回兩次或三次)
郁說:「我是她媽媽啦~」乘客阿伯:「我是騙小孩子。」
郁說:「她嚇到了啦,想說從出生開始我就一直是她媽媽,怎麼會突然不是呢~呵呵呵」
郁有著招牌溫暖笑容及笑聲,既不失自己孩子立場又不得罪人,明確傳送了自己的觀點。這簡直是今天共學日的最後一戰了,內外夾擊。
出了台鐵門,孩子們愉悅的成一排走在一起,說有多開心就有多開心,我忍不住說:「其實坐火車真的比較好玩。」我又想起走讀台灣當時的感受了,沒坐汽車,沒有慣有的舒適,身體疲憊,但慢活的旅途卻充滿驚奇,但我不敢奢求同伴認同。
沒想到,竟然累得要命的幾位媽媽們同時點頭,一位說:「開車少了中間的過程。」另一位說:「所以我這次沒逼著老公開車載。」
旅遊故事說完了,這就是共學的真實面貌,共學是天堂嗎?也不是吧,累壞了,說很辛苦嘛,心情又是愉快的,若說是烏托邦,誰能活在烏托邦裡?經常也要出來打那一仗,再也無法視而不見那對孩子的不尊重不理解….
很複雜的這一切,就是共學。

後記:
那位乘客阿伯是真心喜歡孩子,他不但沒被冒犯,臨下車前,還順手幫忙抱了孩子下月台,對於這樣喜愛孩子的人,更可以安心告訴他怎樣更好的和孩子相處。我們要有信心,台灣有很多這樣的人,我們要有信心,可以跟很多很多的人溝通我們所堅信的,與正在做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