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用實況轉播的方式協助孩子面對困境與衝突】

                                                           圖文:Giovanna Jo


放下那隻試圖想要控制的手,相信孩子,把自主權先交還給孩子,你才能看到孩子真實的樣貌!

這個方法的重點不在於說甚麼(看到甚麼說甚麼就是了),而是在於大人面對孩子情緒和衝突的心態。我個人非常贊同這位作者的作法與想法。羞辱或給孩子貼標籤絕對不是教育的方法。大人加了太多自己的價值與判斷,往往使得孩子失去了學習的機會!

(譯文開始)
用實況轉播的方式協助孩子面對困境的五個好處

「實況轉播」是嬰兒專家 Magda Gerber創造出來的一個新詞,她建議父母使用這種不帶評斷批評、陳述事實,將事件化為語言的方式,來支持嬰幼兒們在發展新的技能時所可能面對的困境。

實況轉播的人不會評斷/批評、操縱、羞辱、責怪或是參雜自己的情緒。他們只需要確認孩子是安全的,觀察,並且陳述自己看到的,提供孩子所需要的開放空間,停留在困境中,直到他們解決問題,或者決定放手,轉身去找別的東西玩:


「你正努力的要把這個拼圖給拼好。你看起來很挫折。」

「沙曼莎,剛剛玩具熊在你的手上,現在在阿里的手上了。你們兩個都想拿。沙曼莎現在想要把玩具熊拿回來...阿里,我不會讓你打人。」

「你正試著要從階梯上爬下來。我會保護你的安全。我不會讓你跌倒的。」

實況轉播的5個優點

1. 當我們做的越少,孩子就會有越多的思考與學習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迷你的實況轉播通常是孩子在面對困境,解決與手足和同儕衝突的過程中唯一需要的。當孩子需要更多的協助時,我們可能轉到「訪問」模式,以平靜的態度,提出開放式的問句,像是:「你們兩個都想要那顆球。那你可以怎麼做呢?」

如果困境衝突持續下去,而且情緒有升高的趨勢,那們我們或許可以丟出一兩個建議,像是「你有沒有發現,那個籃子裡還有一顆球耶?」或者是「你可能可以試試看,先把一隻腳往階梯下面踩。」

如果面臨的困境是兩個(或以上)的肢體遊戲,而其中一個孩子看起來似乎有所困惑,我們可以和孩子進行核對,向孩子提問:「這樣你可以嗎?」如果孩子表示不可以,那麼我們或許可以提議:「你可以說『不可以』,然後走開喔。」(接著,如果有需要的話,我們可以溫柔的停止孩子的動作。)

少就是多。

RIE 的父母/嬰幼兒指導課程通常會在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結束,但我輔導的其中一個教室選擇持續到孩子三歲,因此我有了一個特殊的機會可以和學齡前幼兒練習實況轉播的技巧。由於這些孩子的語言發展比兩歲以下的孩子更好了,我才有機會可以磨練一下我的「訪問」技巧,而這個技巧的效果也讓我大吃了一驚(當然了,這些孩子是用這種 RIE 的方式帶大的,因此他們很習慣在最少的介入之下處理問題)

當孩子在爭奪一個玩具時,我實況轉播了一次,接著問:

「羅拉,你原本是想要拿車子做甚麼?」

「我想要把車子滑到斜坡下面。」

「傑克,你看起來蠻生氣的。你想要拿車子做甚麼?」

他示範了他想要拿車子在牆上走。

「喔,傑克想要把拿車子在牆上走。嗯... 那你們兩個可以怎麼辦呢?」

令我吃驚的是,詢問這些三歲的幼童,邀請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和欲望表達出來,通常這樣就足以幫助他們去解決那個衝突與困境了。孩子們最後可能會選擇一起玩,看著對方輪流玩,或者是放手去找別的東西玩。這些都是他們自己想出來的辦法。

想要主導,引導,或是解決問題的衝動可能很大,但如果我們可以控制自己這些衝動,孩子們將可學會更多事情,同時也建立了他們的自信。

2. 相信自主的力量

實況轉播是一種以最少干預處理衝突的工具,也是最有自主性的,因為這個方式傳達了信任,並且相信孩子。藉由實況轉播,我們基本上是在說:「我在這裡,我支持你,但我對於你自己處理這個情況有信心。」實況轉播者不會害怕孩子這個年紀會有的情緒,像是失落,挫折,失望,以及生氣。

實況轉播者也會有耐心地表達自己明白孩子正在經歷的情緒(*譯註:把孩子的情緒實況轉播出來)

「你還是很失望剛剛你正在蓋的城堡。城堡倒了,讓你很生氣。」

我們讓該發生的發生,而不是製造孩子對大人不必要的依賴,讓大人來為他們操控局面,我們要培養孩子堅韌的性格與自信心。

3. 提醒自己不要評斷(批評)或選邊站

實況轉播者要把下意識想要評斷(批評)或推斷問題的意圖給收起來。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要我們評斷(批評)了孩子,以及/或者他的行為(*譯註:亦即「貼標籤」),我們就讓孩子產生了羞愧感,罪惡感,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也就越來越遠,這樣一來,我們就阻礙了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連結,漸漸破壞了孩子的學習能力與自信。

我對於推斷問題,尤其是當問題根本不存在,或者羞辱孩子非常敏感,以至於我甚至不喜歡用「拿走」這樣的字眼(*譯註:作者連「拿走」都不喜歡說,而我們卻好常使用「搶」這個字眼!我們是不是太習慣給人貼標籤了?)。對我來說,「那個東西原本在你手上,現在是在湯米手上」,和「湯米從你的手上拿走了」這兩句話之間,有著非常微妙,但意義重大的差異。

孩子們所定義的「玩」、「樂」和「問題」通常跟大人的定義差異蠻大的。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有一次,我試著要介入支持我小兒子和大女兒之間的衝突,(在我看來)他似乎正被姊姊以殘酷,過份的言語攻擊著,但結果他卻用手指著我,然後指著大門,要我「站到一邊去」。他並不是個被虐待狂,因此我只能認定他應該是覺得很好玩。

在實況轉播的過程中,我們確認了自己對於情境的接納,也幫助自己隨時留意,並且保持心胸的開放。

4. 鼓勵孩子不要去標籤「攻擊者」或是「受害者」

過份保護,羞辱,或者選邊站來回應孩子間的衝突最大的問題是,孩子可能會陷入大人下意識賦予的受害者/攻擊者角色中。攻擊者會相信他們是壞孩子,很兇。受害者則會覺得脆弱,有無能感(無力感)。兩種角色的孩子都會相信自己需要依靠大人來介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5. 讓孩子更清楚地瞭解整個情況,教導孩子語言,社交,以及情緒智商。

在實況轉播的過程中,我們促進了體驗式的學習,這是教育最好,最有意義,也最深刻的方式。

當然,實況轉播在以下的情況下是不足夠的:

- 安全問題這是一向是我們的第一優先

- 破壞秩序,或是有破壞性的行為模式。這時候,孩子需要溫柔,明確的提醒,不能夠一直去拿走別的孩子手上的玩具,等等。

- 當孩子專注在創造某個作品時,如果可能的話,他們的作品應該要被好好的保護。但如果我們來不及阻止一個孩子把另一個孩子的東西給拆解掉,我們還是應該利用實況轉播和訪問的技巧來協助孩子。

如同所有最好的兒童照護方法一樣,實況轉播這種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為這關係到信賴孩子內在的能力... 當大人站到旁邊去,孩子才機會自主地使用這些內在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