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出手與被打的雙方處理】

文:綉稜 圖:Egg


(呈呈28個月,軒軒29個月)


呈呈2歲半後開始能完整講一整句話,也較能敘述一件事情,要進入別人的遊戲之前會先問對方:「我可以一起玩嗎?」,想玩別人的玩具會先問:「可以借我玩嗎?」,或「可以交換嗎?」弟弟的書不小心碰到他,會和弟弟說:「你打到我了!」偶而還可以話家常般的聊天聊幾句。


上周三在萬壽公園共學時,聽到呈呈和軒軒在不遠處的滑梯有狀況,呈呈跑到我身邊來,蕙萍(軒軒媽)抱著哭泣的軒軒和領隊Egg走過來。

軒軒對呈呈說:「請你以後不要打我!我不喜歡!」我聽了蹲下來對呈呈說:「怎麼了嗎?發生甚麼事嗎?軒軒哭得好傷心~」,呈呈沒有回答我,逕自的在玩遊具,我觀察呈呈,以為他沒有情緒,便靠近呈呈並抱著他說:「軒軒哭得好難過,你要秀秀她嗎?還是抱抱她?還是有需要和她說聲對不起嗎?」呈呈依然沒有理會我。
我說:「你可以告訴我剛剛發生甚麼事嗎?我好想知道。」呈呈還是沒有回應。
我問領隊發生的狀況,領隊說:軒軒和呈呈在玩滑梯,軒軒滑下滑梯還沒離開,呈呈便滑下來了,撞到軒軒的手令軒軒感到不舒服便大叫,呈呈就出手打軒軒。
了解情況後,我知道若立即再和呈呈說什麼,呈呈還是不會回應,想等適當時機再和他聊聊。
也許軒軒情緒還是無法平復,蕙萍為了照顧軒軒的心情,也希望呈呈能好好聽軒軒的需求[1],便再抱著軒軒來我們身邊,軒軒用較剛剛更大聲的聲音對呈呈說:「請你以後不要打我,我不喜歡!」想不到呈呈忽然又出手打軒軒,軒軒哭得更大聲了!


呈呈可能也不知如何面對,便跑到大石頭邊。
大石頭是呈呈今天的新歡,他為自己能爬上石頭、然後從石頭上下來感到很開心很有成就感!我默默的陪在他身邊爬大石頭並觀察他,爬了一會兒覺得他比較沒有情緒了,便對他說:「呈呈今天會爬大石頭了耶!覺得自己很棒很開心吧!」呈呈點點頭! 
我說:「但你有看到軒軒嗎?你剛剛打她她哭得好難過好傷心,你要安慰她一下嗎?」呈呈看著遠方的軒軒靜靜思考著。
此時蕙萍抱著軒軒和Egg走過來,蕙萍和呈呈說:「軒軒哭得很難過很傷心,你現在不想說話是嗎?那下次碰面,軒軒再和你聊聊好嗎?」此時,我沒再和呈呈對話了,怕給他壓力,也希望由呈呈自己決定可以怎麼做。
想不到,這時呈呈看著軒軒小聲和她說:「對不起~我以後不會了」又說:「軒軒回去好好休息。」


我思考著:呈呈比較會表達了與人的互動進入另一個階段,原本以為這樣和小朋友的衝突也許會減少。卻發現:若有人想玩他手上的玩具,沒事先告知便伸手拿;玩遊具沒排隊;不小心碰撞推擠;或忽然大聲說話等意外情況,還是會啟動他的防衛機制:出手打人!
此時,他的情緒是生氣的!第一次在遊具旁協調時,我沒及時照顧呈呈心情,抱抱他問他是否很生氣,第二次在大石頭邊,我先默默陪他玩最愛的大石頭,然後同理他開心有成就感的心情,自己的心情被照顧到了,他就願意以同理心來照顧別人的心情~
蕙萍後來願意給呈呈時間、空間思考,不需要立即性的道歉,也給呈呈很大的勇氣,勇於面對自己錯誤,並給軒軒溫暖的回應!
這些過程都讓我好感動!!呈呈的個性積極好動、看似大剌剌的舉止動作卻有敏感細膩的心思,感謝有共學團這樣一個環境讓我的寶貝們不僅能安心做自己、了解自己,還能在自然、包容的互動相處中成長許多能力,最重要的是:我能陪在他們身旁共同經歷和感受!


[1]領隊補充:這個事件中,我和蕙萍討論的事情是,當孩子被打了,我們當時可以怎麼做。


蕙萍先照顧哭泣的軒軒,同理她,並了解發生了什麼事情(孩子有時候並不清楚前因後果),然後詢問軒軒:「願意去跟對方說,她的不舒服嗎?」


軒軒很快就停下哭泣,也得到力量,所以她願意去和呈呈說她的不舒服。


第二次,又被打了時(那時我們才知道,原來呈呈不喜歡被大聲說話,反射動作就是出手~),蕙萍再一次安慰與同理軒軒,同時問軒軒,媽媽可不可以去跟呈呈說:「妳不喜歡他這樣打妳!」,軒軒同意了,所以第二次蕙萍以抱著軒軒(也是保護照顧她的姿態),去和在大石頭旁邊玩的呈呈說......


***


當同理與安慰夠了,被打的孩子有力量了,便可以和出手的孩子說「我不喜歡你打我。」(當然每個孩子有不同的狀況,有人需要更多時間平復心情,有人需要媽媽幫忙跟對方說,這都是很可以接受的。)


出手的孩子那一邊,則是試圖理解孩子在事件中的想法(他在意什麼?為什麼感到不舒服而出手?他不喜歡什麼?),同理之後,再讓孩子知道他做了這件事情,結果是什麼......

之後的「要不要秀秀對方」,或是「願意說對不起嗎?」都是後面的事情了,每個孩子都在不同的狀況,每一次能處理到哪裡都會不一樣。






【2013年12/ 7-8日 第二期苗栗親子共學父母教養實踐班】 課程簡章


2 則留言:

  1. 可以借分享嗎?最近常處理孩子在學校的衝突事件,學校老師跟家長直告狀,家長好焦慮。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