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面對與孩子衝突的秘訣】

那天共學,有個媽媽正在生孩子的氣。『那麼貪心,已經陪他那麼久了,他應該感到知足了!』我微笑著提醒媽媽,貪嗔癡,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對的課題,不是嗎?如果連大人都很難控制自己的貪嗔癡,我們怎麼能夠期望孩子比我們自己更有能力控制自己?這時媽媽笑了出來,氣,不見了。

真的,我們都需要提醒自己,孩子只是孩子,而我們卻是大人。自己做不到的,請容許孩子也做不到吧。



原文出處:http://www.janetlansbury.com/2013/07/a-secret-to-handling-conflicts-with-your-kids-from-toddlers-to-teens/

【譯文開始】
那天,我一直不知道我女兒因為我們出門晚了而生氣,直到我們在星巴客排著那條無敵長的隊伍時。我誤以為她那時的臭臉是平常沒睡飽的起床氣,但當我發現她比平常來的安靜時,我向她確認:『你還好嗎?』

『你有兩個小時的時間準備耶!』她憤憤地自言自語著。

『不 好意思喔,』我帶著些許防衛回應她。在我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她的怒氣牽動了我的情緒,而且這樣說對我來說似乎不完全公平(彷彿情緒感受應該有公平可 言)。有多少個早晨,都是因為她的關係讓我們晚出門的,當然也有很多次是我的錯,但我從未見過她這樣生氣。這趟40分鐘的上學路程看來會很漫長。

於 是就這樣,我們一路沉默,但我的內在則不斷地進行著忙碌的對話,嘲弄中帶有憤怒,挖苦,和令人難堪的幼稚,像是:『我們願意每天把她載到這個偏僻的鬼地 方,她已經夠幸運的了。有多少父母願意像我們這樣做啊?』還有『天啊,又是一趟靜默的車程,我這陰沉的女兒。真是「新鮮」啊!』

到了半路 時,我開始厭倦這樣單方面的批判。此時,我內在更高等的自我開始與幼稚不成熟的自我爭論了起來。『你知道嗎,你對於遲到這件事情真的有很嚴重的問題耶。那 樣真的很不體貼,也難以原諒耶。當你的女兒在早上努力地讓自己動作快一點時,她最不希望見到的,就是她的母親要讓她等。你想想看,那有多討厭啊?』

好吧,這一點我完全能夠理解。

『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讓你以身作則,示範一點謙卑,收起你的驕傲,當個好人,做對的事情吧。』我內心較高等的那個自我繼續說著。

當 我決定採取這個最佳途徑時,我發現自己的心情立刻變好了起來。痛苦立刻變成了充滿希望,儘管我很清楚知道我很可能會面臨孩子的拒絕。終於我們在女兒學校前 面停車,我們兩個一路下來都沒說半個字。我輕柔地撫摸她的臉頰,將她的臉轉向我,真誠地向她表示:『我真的很抱歉因為我的關係而讓你遲到了。我真是粗 心。』她只是聽著,但沒有讓步。不過,在她快速離開之前,從她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一絲鬆軟。

那天下午,我去接她的時候,我們兩人都沒有再 提這件事。整件事情好像已經被原諒,也被遺忘了。真是好笑,但那個時候這件事情已經不重要了。那一天,我得意洋洋了一整天,慶祝著一個自從當母親以來我就 一直在做的決定,而即使我嘗試過許多不同的方式,但我卻從未如此刻意的去做過。我超越了自己,讓自己成為女兒需要的那一個人,一個她配的上的母親,我真的 是高興到要飛起來了!

這個經驗提醒了我,無論父母面對著甚麼樣的親子教養問題,我一向建議父母們應該抱持著這樣的心態:超越自己。

超越自己原有的情緒按鈕,過去的傷痕和慣性反應,真正成為一個父母,不要讓孩子的行為困住自己,不要將孩子的行為視為是針對自己的人身攻擊,不要把自己降級到孩子同樣的等級,讓自己陷入衝突(*孩子對你生氣是幼稚,但大人對孩子計較生氣,又是甚麼?)。這是突破負面循環的關鍵。

當你在設定合理,尊重的界線時,孩子可能會因而生氣,而你會害怕孩子因此會受傷或是愛你少一點,你需要超越這樣的恐懼。(*這樣的說法好像很奇怪,但我確實覺得很多父母是很害怕孩子會生氣而不喜歡自己,因而不斷的討好孩子,對於孩子的測試底限行為不斷的退讓,以至於滿肚子的委屈和無止盡的疲累。)

請超越自己,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有不同的階段,有時候需要學習抗拒,學習向威權挑戰,甚至學習拒絕我們,好讓自己發展出健康成熟的心理。你需要的是設定真實的個人界線(例如:『如果你繼續那樣跟我說話,我就必須到隔壁的房間去。』),但請不要因為這些發展過程中的行為而受到威脅,或是將這些行為視為針對自己的人身攻擊。

請超越自己,你才能有自信地,冷靜地,並即早與孩子設定界線,並且堅持你的界線,而不必到累積成怒氣,甚至心懷怨恨。再重複一次:不要把孩子的行為視為針對個人的人身攻擊。

請超越自己的不耐煩,並且以身作則,你希望孩子有甚麼樣的人格特質,修養,與價值觀,就直接示範這樣的行為,而不是以口頭的方式要求他們分享,道歉,表示感謝,溫柔地對待他人,有耐心(!),大方,尊重他人。

請超越自己的擔憂與不耐煩(再強調一次),讓自己在信任的基礎上引導孩子(* 郭老師也一再強調,我們得信任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才能放手讓他們去學習與發展),請不要對於孩子的生理與認知發展,玩樂,和食物的選擇,社交問題,學 校功課等等進行微觀管理(*micro-management,一般是指那種事必躬親,凡事都要下屬詳細報告的主管的管理風格)。

請超越克服自己想要糾正或批評的衝動。 請當一個孩子能夠信任的摯友,讓他能夠安心的與你分享她心中最負面的情緒感受,即使這樣的情緒感受是針對你而來。(*許多人認為不能當孩子的朋友,因為這 樣孩子會騎到父母的頭上來。但我覺得會有那樣想法的人,或許該重新檢視自己對於「朋友」的定義了。難道他們的朋友都騎在他們的頭上嗎?)
【譯文完】

※補充說明:若孩子的情緒是針對自己而來時,該怎麼辦?
請 先提醒自己,孩子的情緒是真實的,但也是短暫的。而所有的情緒風暴都會過去。即使孩子對自己生氣,也不會改變孩子愛自己的的事實。因此,請先接納孩子的情 緒。讓孩子明白自己了解孩子的情緒,而他有情緒這件事情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因為生氣而去傷害別人的行為,則不能被接受。必須跟孩子設下這樣的界線)。而 在情緒的當下,是無法進行思考與對話的。因此請先陪伴孩子度過那個情緒,等孩子冷靜下來了之後,再去進行對話(但對話的內容,絕對不是要檢討她的行為哪裡 不對,可能只是想要找出情緒的引爆點,或是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或者如果事情很小,其實也不需要對話,就如同文章中的例子。

請記住:如果你可以有情緒,那麼,孩子也應該可以有情緒,不是嗎?而你處理的情緒方法,正是你的孩子處理情緒的方法。所謂的「身教」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