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沒有愛生氣的孩子–培養孩子處理情緒的能力

原文出處:http://www.janetlansbury.com/2012/12/no-angry-kids-fostering-emotional-literacy-in-our-children/
(*)是我的註記

【譯文開始】

『請記住,哭泣是嬰幼兒唯一懂得使用的語言–這是他們表現痛苦、憤怒、傷心的方式。向孩子表明你明白他們正在表達各種情緒,讓他們知道溝通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Magda Gerber

培 養孩子健康的情緒表達能力,是從傾聽並且試圖解讀孩子哭聲中的情緒開始,而不是立刻壓抑或是忽略他們的情緒。也就是說,在整個童年時期,孩子的憤怒、悲 傷、和傷心等情緒是可以被接受的,他們隨時隨地想要表達都可以(不過絕對不能以毀壞東西,或是不安全的方式來表達)。給予孩子表達情緒的自由,讓他們完整 的做自己–無條件的接納–孩子長大後情緒會穩定很多,不容易暴怒或憂鬱。



我寫了很多關於這方面的文章,但在幼兒教養上,這是一個最最重要的面向,同時卻又是那麼的具有挑戰性,因此現在要再來分享兩個培養健康情緒的重要關鍵:
1. 允許孩子表現出她的情緒
父 母們對於孩子的情緒表達應該建立一個支持與盡管來吧的態度,而且最好是孩子一出生時就開始(而不是像某些專家所稱的等到一歲之後),鼓勵開放式的溝通,並 且培養真誠信賴的關係。我們可以利用以下的語言,讓孩子知道我們允許他們表達心中的感受,並且以健康安全的方式將情緒清理掉:

沒有關係,你可以生氣、難過、感到挫敗。你的感覺(也就是「你」) 是完全被接受的,也是真實的(*通常父母的情緒會被影響,或許就是因為父母無法明白孩子情緒的來源,於是認定孩子是「無理取鬧」,也就是純粹的情緒,不真 實,或是「故意找麻煩」,一這樣想,大人可能也就跟著產生出情緒來了。但仔細想想,孩子真的有可能沒有理由就自己產生情緒嗎?還是只是大人找不出原因而 已?)。

在我的支持之下,只要能夠適當地表達你的情緒,你就能夠處理這些強烈的情緒。你可以面對這些隨著年紀而產生的挫折,失望等等情緒。
請跟我分享你的感受。我想要知道你在想甚麼,我想要了解你。

你是安全的–你有一個堅強、有自信、有能力的大人,會看顧你,陪你度過這些難受的情緒。

然 而,由於孩子的情緒往往會引燃大人的情緒,因此要允許孩子表達他們的情緒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我們必須每天,有時候甚至每個小時, 甚至每一分鐘提醒自己這樣的承諾(*允許孩子表達情緒的承諾)。如同Magda Gerber所說的:『當你聽到孩子的哭聲時,你可能無法控制地出現同情、煩躁、無助,甚至是憤怒等情緒。』

以下幾個問題可以協助你評估自己面對孩子情緒的態度:

                                                                                  嬰兒時期

我對寶寶哭鬧的態度是傾向好奇(*想知道為甚麼),而不是不耐煩,自己假設卻當現實(尤其是假設孩子是「故意」或「無理取鬧」)?

當心中產生疑問時,我會不會與寶寶進行對話,以盡可能找出正確的答案?『嗯... 你剛剛才吃過了,也打過嗝了,但你還是不太舒服的樣子。我猜想你的肚子裡是不是還有一些脹氣?我來試試看幫你輕輕的按摩肚子好了。』

我是不是會以理解和滿足需求的方式來撫慰我的寶寶,還是會噓她,逗她笑,或是嗚住她的嘴,只想要她停止哭泣?

為 甚麼我要強調寶寶一出生就應該採用這種方式來對待她呢?嬰兒時期是個很重要的時期。在每一次與寶寶的互動當中,都在型塑你和寶寶之間的互動模式。我們當然 可以隨時調整自己的態度和方式,但是我們等待越久,我們就需要越久的時間去調整自己以平靜的方式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對於孩子來說,也是越加的困難,因為他 們也可能已經不太能夠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感受了。

                                                                                  幼兒時期


我 是不是會不由自主的說出像是『沒有關係』這樣的話來安慰孩子?還是我會與孩子產生連結,著重在理解她的情緒感受,像是:『你撞到了桌子,哎唷,一定很痛 吧!』(*大人幫助孩子把整個情境說出來,不但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同時也讓孩子學習表達的方式,以後也能夠自己描述事情的經過,讓自己安撫自己。)

我會不會希望孩子的情緒風暴趕快過去,還是會耐心的等待,讓他們的情緒完整的釋放出來?
當孩子大叫『不要』『閉嘴!』或是『我討厭你!』的時候,我是不是能夠維持淡定, 不隨著孩子的情緒起舞,自信自在的面對孩子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最好的反應是讓表明理解他們的情緒:『我聽到你說不要,我知道你現在真的不想去,但 是我們一定要去。你是想要自己走,還是要我抱你?』或者:『我知道你現在覺得你討厭我。大家都會有這種感覺的時候。但是我不會讓你打我』(如果需要堅定的 阻止孩子打人的時候可以這麼說)(*不過很多父母大概一聽到孩子說討厭自己的時候,情緒就被引燃了!如果能夠看清楚那只是孩子一時的情緒用語,而不是真 的,父母或許比較能夠把自己的情緒給放下)。

2. 非懲罰性,以尊重為原則的教養方式

大 人接納,認同孩子的情緒感受絕對不應該誤解為,當孩子生氣時他們要做甚麼都可以。事實上,我所建議的做法與消極或是溺愛的教養方式完全相反。我們必須學習 能夠自在地(或者至少接納)孩子的情緒感受,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能有自信地以尊重真誠的方式為孩子設下界線,同時向孩子表達理解:『我知道這不是你 想要的。』

自在地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對於堅定地為孩子設定行為界線來說,非常的關鍵。而行為界線的設定對於孩子的健康與快樂來說,至為重要。
要 能夠這樣持續下去,我們可以自問:我是不是能夠堅定又平靜的處理自己的情緒?(*如果連大人對於情緒的控制都有困難,更何況是小孩!)我是不是以無條件的 愛為出發點在教導孩子,讓孩子清楚知道我仍然和她是同一國的?如果我們時常失控,對孩子發脾氣,羞辱他們,或是懲罰他們,孩子就不會認為我們和他們是同一 國的。這樣一來,大人的情緒反應往往會造成無效的教養結果,甚至危險的對抗態度。

要教養出一個有自信,健康,快樂的孩子重點不在於完美 (感謝上天!),而是在於對於自己的情緒按鈕,衝動和投射行為保持高度的察覺,並且理解自己的情緒將如何影響孩子的情緒健康和真實性(*讓孩子可以完整的 表達自己,做自己)。毫無疑問的,每個人在這條路上多多少少都會犯錯(*畢竟我們自己小的時候,也沒有被好好的教導過關於如何面對情緒,我們不太知道該怎 麼做是很正常的,不是嗎?)。犯錯沒有關係,事實上,父母只要願意去嘗試,就是已經足夠了!

『無論何時,只要有事情讓我難過或快樂,我就 可以難過,或快樂;我不需要為了別人而表現出開心的樣子,我也不需要為了其他人的需求而壓抑我的悲傷或焦慮。我可以表達生氣,而沒有人會因此而死掉,或是 頭痛起來。』– Dr. Alice Miller (想像一下,這是每個嬰幼兒的心願!)【譯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