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這是孩子們的快樂天堂?

出發前往動物園之前,花了點時間跟孩子談談關於動物園的演變。
「猜猜看,動物園是怎麼來的?」

最早以前可以推到埃及法老王的時代,軍隊到異域征戰成功後,便將異域的動物活體或製成標本帶回埃及。
在東方,漢朝的天子狩獵後,也會將獵物圈養下來。
在此之前,動物作為「權力」的表徵。



距今二百多年前(十九世紀),富有的人開始蒐集奇珍異獸,作為炫耀財富的手段。商人也藉此從中獲利。後來,已開發國家的『政府』也開始經營動物園。國與國之間也會將互相餽贈稀有動物做為外交的方式之一,例如很有名的團團圓圓。

漸漸地,開始有人反思動物園存在的意義、也有人發出反對馬戲團表演的聲浪。
於是,在西方,有些動物園轉型為「動物收容庇護中心」,以復育為主,觀賞為輔。
也有國家不再圈養動物,而是劃定大面積的「野生動物保護區」讓動物可以在大自然裡奔跑,每日只提供限定的名額讓遊客坐入園車參觀。在這裡,動物可以依照自己的天性生存或死亡。

那麼,台灣呢?
台北木柵動物園曾成功復育過梅花鹿、台北赤蛙,並為動物建立血統管理書,避免近親交配,為復育功不可沒。
「那麼,如果不是保育類動物,讓動物在動物園內交配並生下小寶寶這樣好嗎?」我們問。
「不好吧,他們又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對象。」一個小孩說。
「在動物園生下的小寶寶,通常沒有能力回到他原本的環境去,所以很有可能一輩子都會待在動物園裡……」怡如跟孩子分享她的想法。

討論十分熱烈,只可惜我們時間有限。帶著對動物園的演變歷程的討論,我們出發前往動物園。
出發前,邀請孩子帶上兩雙眼睛來逛動物園,
一雙眼睛是人類自己的眼睛,我看到什麼、感覺到什麼、在想什麼?
另一雙眼睛是動物們的眼睛,猜想如果我是動物,會看到什麼、感覺到什麼、會想什麼?

究竟,孩子們的雙眼到底看到什麼呢?
我想,當孩子願意試著揣想、體會另一個物種的感受,
那麼這雙眼睛將會超越物種的藩蘺,看見真真實實的另一個生命,
他跟人類一樣有著相同的渴求:食物、水、居所、同伴、活動自由、逃避痛楚。

也許,在這之後,我們才能帶著兼顧感性與理性,去談談另一個物種的基本生存──動物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