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8月3日 星期四

共學閒聊記錄 之 陪伴與培力

文、圖:薛安琪(台中共學平日團助教)




贖魚:「我有個困擾。KiKi已經四歲多了,還是很難離開我身邊、跟他人一起做點什麼。我們一起去參加的一堂親子課程,已經九個多月了,我以為她可以很熟悉那個環境,但我有事暫離一下,KiKi竟然哭到發抖。我好焦慮,這麼愛黏媽媽、這麼愛撒嬌的孩子,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勇敢一點呢?不是說"陪出有力量的孩子"嗎?為什麼我已經用盡全力陪伴,還是沒有看見孩子的力量?」

寒吉:「怎麼個陪法,說來聽聽看?」

贖魚:「就是抱抱她、陪陪她的情緒走完啊。」

寒吉:「然後咧?」

贖魚:「然後還要做什麼?這樣不就是陪伴她的情緒嗎?我一直以為,只要陪伴做足了,她總有一天就會長出自己的力量。」

寒吉:「我也不確定欸,我自己也還在練功,透過親子關係深入看見更多功課,永無止盡的練功。不過我隱約覺得啊,聽妳描述的這段過程裡面,陪伴做足了,但是好像沒有培力。」

贖魚:「培力?培養力量?對啊,這正是我需要的!但,力要怎麼培呢?」

寒吉:「應該是行動吧。情緒過後,有沒有嚐試討論過,能夠為自己做點什麼?」

贖魚:「從來沒有過耶⋯⋯我以為陪伴就足夠了。再者,我有一個擔心,關於妳上次和MiMi的衝突,是關於行動的,那又是怎麼回事?」

寒吉:「噢!那個啊~~。那天,MiMi有個期待,我當時無法完成,她很失望,而我很心急,急著提出其他選項,急著推薦她接受其他選項,急著滿足她,但是她的狀態其實還在情緒裡面,於是我跟她陷入權力爭奪的拉扯。」

贖魚:「我平常就是有點避免推她改變。」

寒吉:「噢~我有點懂了,我們兩個剛好站在不同的位置上面。妳充分的陪伴了,可是沒有帶到後續的思考;而我陪伴沒有陪夠,只有鼓勵行動和改變、或者重新選擇。但是這兩個好像都很需要喔。」

贖魚:「啊,對啦,覺得哪裡怪怪的,就是這樣!哇,關係裡面,除了本能的或習慣的模式,原來還有好細緻的細節喔!」

寒吉:「嘿啊!謝謝妳,透過這樣聊聊真好,看見自己欠缺的部份,好重要!」

––––––––––––––––––––––––––––

後續,領隊界良補充:

「哎唷?妳們兩個竟然也聊到這麼多去了?連結論都下完了喔?

對啦,其實也有一派的說法是說,如果只有同理,其實容易讓孩子變得更弱化、更依賴。那如果只有把孩子推出去,當然也缺少了被接納和支持。妳們兩個剛好是站在很不同但是都很重要的角度
上面,透過交流可以看見彼此、看見自己,這樣很好!

除了這兩點差別之外,可以試著更深入的,妳們兩個各自回到自己,看看自己是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基於什麼樣的生命歷程,自己在期待什麼、迴避什麼,這可以幫助自己看得更清晰!」

––––––––––––––––––––––––––––

圖文不符:

照片是聊天的那一天,KiKi和MiMi在公園裡面探索草叢,撿了好多好多好多馬陸,女孩兒們好喜歡可愛的馬陸,佈置一間馬陸的移動城堡。



【延伸閱讀】

20170117,陳建全,當孩子怯場時,需要大人的情感支持而非行動催促!
20170414,Egg,我要協助孩子長出他自己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