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不打駡』,包括不大聲說話嗎?包括罰站嗎?」 朋友問了我這個問題。
我很想簡短地回答
「是 or 不是」,可是,又覺得這個問題,沒那麼簡單。嗯,我不知道是不是能完整的表達,也歡迎正在實踐 「不打罵教育」的家長補充。
當大人決定要練習「不打罵」時,一旦「大聲說話」,通常自我就會有所覺察,可能下一步,就是罵人了!所以我會即刻停止繼「續對小孩大聲」下去。
關於練習「不打不罵」這件事,基本上是「榮譽制」,也就是沒有人看得到你在家是不是會打罵小孩,但,如果你打從心裡願意練習這件事,就會敏感到自己是不是在用「威權」,來讓小孩屈服。而「不打罵」只是一個「提供尊重、對等的教育環境」上,比較容易被拿來自我檢驗、比較具體的「最低準則」而已。
舉個比喻好了。古時歐洲的君臣奴僕制,主人命令奴僕來,叫奴僕去!從來不需要說「請問你現在方便嗎?」「你願意幫我嗎?」因為,主人心中有種優越感,認為自己大,對方小!自己有錢,對方是靠自己養的!我比較大,所以我就比較懂!奴,是屬於主人的!而且也習慣「命令」,認為奴僕「聽話」,是非常非常理所當的事,如果有違命令,好的主人用罵、責備的,更強勢的,就直接「處罰」了。
那個時代,沒有主人尊重奴僕這個觀念,現在,我們有時到餐廳享受服務生給我們的服務,
我們在同樣是「人」的立場上,以尊重平等的態度,說著「請問方便幫我送一杯水嗎?」、「可以點餐嗎?」接受服務生的服務時,說聲「謝謝你!」
是很平常的事。雖然,他們在做提供服務給我的事,但
我也沒有因此而覺得我可以對他呼來喚去的,這是基本的尊重。
而我們仔細想一想,是不是有時候也認為「孩子聽父母」是理所當然的?「吃、穿都是我給的、孩子是屬於我的」的思想,是不是存在心裡?用「不打罵」的方式,其實就是以平等尊重的方式,把孩子提昇到同我一樣平等的 「人」的位置,沒有「上對下」,而是回到人與人之間的對待。
大人,仍然可以「教」孩子, 不過,請不要忘記把心中那個「上與下 、強與弱」的姿態消除。 用這樣的自己提供教育,真正讓孩子學會平等與尊重。
當然,在古時的歐洲,如果有主人跟奴僕間如此平等與尊重,那個主人,肯定會被其他人投以異樣的眼光、被認為「縱容」奴僕等等 ,視為異類。
所以,這是為什麼實踐不打不罵教育的父母們會彼此珍惜、會討論遇到的困境,然後再從中 反省、學習。與其說是教孩子,倒不如說,我們也在養育的過程中,有機會學會原來以前在學校從來沒有學會的「尊重」, 因為以前我們學會的其實是「聽話」。
「看到師長要敬禮
、要教順父母、要讀書、不可以打人。」這些準則,做得到的人,就是聽話的好小孩,做不到的就被說是壞小孩。
我並不是上面這些準則不值得遵守,而是如何讓孩子發自內心的疼惜父母,如何學會愛自己的身體,也遵重別人的身體,接受到別人的好意,很自然的說聲謝謝、看到喜歡、欣賞的人,自然的道早安、你好,真正有學習的興趣,而不是怕被處罰而學習。
所以,我們願意拿掉「威權」這個「方便控制」的好工具,走一段比較漫長、但收獲很多的路,和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一起對話,一起學習,互相理解。
至於大聲說話、罰站,算不算是「打罵」?我甚至可以列出瞪小孩、捏小孩、故意漠視等等一百項父母常對孩子做的行為,
都算是 「打罵」的一種。
可是答案包括哪一百種? 這張清單其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大人把孩子視為一個「人」,願意練習「尊重」,而不是教出一個 「聽話的好孩子」。
其結果會是,雖然你放下了「威權」,卻沒有因此而讓孩子目中無人,孩子完全不怕你,卻懂得怎麼疼惜你,孩子不聽你的,卻可以和你討論,商議一個你們都接受的方法。
我認為不打不罵的方式,目標是要教出一個尊重自己與他人的孩子,對生活有熱情有好奇的孩子,而不只是一個 「聽話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