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iofly、彥齡
鄧宇婷 拍攝
台灣獼猴或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存法則就是要吃得飽、吃得好,才能延續生命及繁衍後代,所以吃是一件人生大事,也因此野外的台灣獼猴每天會花很多的時間(約佔40-55%)找尋食物,邊走邊吃、邊找邊吃,相較於被人類餵食的獼猴卻只花費29%的時間在進食,到底這兩者間的差別又在哪裡呢?為什麼野外的獼猴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在吃東西呢?牠們又吃了什麼種類的食物?
讓我們回到說故事現場...
「等一下,需要你們當一下小獼猴,到樹叢裡尋找食物。剛剛提到獼猴有頰囊,但是我們人類沒有,所以請你們帶著媽媽幫你準備的袋子去尋找食物,找到食物卡片後,就把它放進來。因為是去野外尋找食物,每隻獼猴找到的食物數量不一樣是正常的,所以不需要用搶的哦!時間一到,我會請大家回來。」
孩子們紛紛到了樹叢裡尋找我們事先放好的獼猴食物圖卡,有六種食物做代表:三種植物性食物(葉子、花和果實);三種動物性食物(刺蛾毛毛蟲、竹節蟲和攀木蜥蜴)。等孩子回到位子後,分別介紹不同的食物種類,讓孩子知道植物的各個部位獼猴都會取食,而動物性的食物種類也很多,從昆蟲、爬蟲類至哺乳類都會吃。因為台灣獼猴取食的食物非常多樣化,就像人類會吃青菜和肉,故牠們是屬於雜食性動物(即廣食性)。
讓我們回到說故事現場...
「等一下,需要你們當一下小獼猴,到樹叢裡尋找食物。剛剛提到獼猴有頰囊,但是我們人類沒有,所以請你們帶著媽媽幫你準備的袋子去尋找食物,找到食物卡片後,就把它放進來。因為是去野外尋找食物,每隻獼猴找到的食物數量不一樣是正常的,所以不需要用搶的哦!時間一到,我會請大家回來。」
孩子們紛紛到了樹叢裡尋找我們事先放好的獼猴食物圖卡,有六種食物做代表:三種植物性食物(葉子、花和果實);三種動物性食物(刺蛾毛毛蟲、竹節蟲和攀木蜥蜴)。等孩子回到位子後,分別介紹不同的食物種類,讓孩子知道植物的各個部位獼猴都會取食,而動物性的食物種類也很多,從昆蟲、爬蟲類至哺乳類都會吃。因為台灣獼猴取食的食物非常多樣化,就像人類會吃青菜和肉,故牠們是屬於雜食性動物(即廣食性)。
葉芝菱 拍攝
重頭戲到了!該讓孩子們動動腦筋...
「如果你是獼猴,你要怎麼吃全身都是刺的毛毛蟲呢?」
孩子們歪著頭想了又想,突然有孩子靈光乍現地說:
「直接吃!」、
「把刺拔掉!」、
「包著葉子吃!」
一旁研究台灣獼猴的彥齡開始示範,見她拿著刺蛾在葉子上的圖片說:
「你們看吃葉子的刺蛾毛毛蟲就趴在樹葉上,所以獼猴是用葉子把毛毛蟲包起來,然後...就直接吃掉嗎?」
停頓了一下後,又繼續說:
「不是喔!牠們會把趴有毛毛蟲的葉子摘下來,然後隔著葉子將毛毛蟲放在樹幹上搓一搓,這是做在什麼呢?」
孩子們幾乎能直接反映說:「要把刺弄掉!」
「對~這動作可以避免獼猴被毛毛蟲的刺刺傷外,還可以把牠們不愛吃的內臟擠壓出來,然後才把毛毛蟲吃下去。那在地上爬的毛毛蟲呢?要怎麼吃?」現在是展示獼猴用各式各樣的方式來吃毛毛蟲的解說現場,彥齡的模擬表演逗得大人、孩子們非常開心。
重頭戲到了!該讓孩子們動動腦筋...
「如果你是獼猴,你要怎麼吃全身都是刺的毛毛蟲呢?」
孩子們歪著頭想了又想,突然有孩子靈光乍現地說:
「直接吃!」、
「把刺拔掉!」、
「包著葉子吃!」
一旁研究台灣獼猴的彥齡開始示範,見她拿著刺蛾在葉子上的圖片說:
「你們看吃葉子的刺蛾毛毛蟲就趴在樹葉上,所以獼猴是用葉子把毛毛蟲包起來,然後...就直接吃掉嗎?」
停頓了一下後,又繼續說:
「不是喔!牠們會把趴有毛毛蟲的葉子摘下來,然後隔著葉子將毛毛蟲放在樹幹上搓一搓,這是做在什麼呢?」
孩子們幾乎能直接反映說:「要把刺弄掉!」
「對~這動作可以避免獼猴被毛毛蟲的刺刺傷外,還可以把牠們不愛吃的內臟擠壓出來,然後才把毛毛蟲吃下去。那在地上爬的毛毛蟲呢?要怎麼吃?」現在是展示獼猴用各式各樣的方式來吃毛毛蟲的解說現場,彥齡的模擬表演逗得大人、孩子們非常開心。
鄧彥齡 拍攝
此時,又見她蹲在地上,模擬看見地上有毛毛蟲的獼猴,用手在地面上揮一揮讓毛毛蟲跟地面摩擦,這種處理方式和在樹幹上滾一滾的效果是一樣的喔!
又或者有些獼猴為了節省取食的時間,把趴有毛毛蟲的葉子反摺一角,讓毛毛蟲的肚子離開葉面,牠們就可以用手指頭捏著,或用牙齒咬住沒有刺的腹部,直接吃進嘴巴裡,然後你就會看到牠小心翼翼地咀嚼,深怕被刺到或感覺到很刺的樣子(這時候我們同時做出像在咬超燙食物的臉部表情),孩子們看得很入迷!
當彥齡表演過台灣獼猴取食動物性食物的方式後,就知道對獼猴來說,在天然環境取食動物性食物,除了天時、地利、猴合之外,有些食物種類也需要花時間、花力氣處理一番。若依照數量和營養成分來說,植物性食物數量較多且平均分散,但其營養成分含量較少;而動物性食物雖然數量少,卻含有較高的營養成分。當獼猴同時遇到這六種食物,牠們會優先選擇營養價值高的動物性食物!因為動物必需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能量。這就是在天然環境生存的台灣獼猴,花費較多的時間在覓食和進食的原因。
讓孩子們知道台灣獼猴是屬於雜食性(即廣食性)的物種之後,再反問孩子:「如果在野外的獼猴有那麼多食物可以吃,還要擔心牠們找不到食物嗎?牠們還需要被人類餵食嗎?」當然不用!只要理解野外獼猴的食性後,就能明白野生動物完全不需要被人類餵食!
那回過頭來想,為何被人類餵食的獼猴只花費1/3的時間在進食呢?假若牠們學習到可以從人類身上輕輕鬆鬆地取得食物(被餵食或搶食),牠們又何必多花時間和力氣去找尋食物呢!而這就是目前壽山的台灣獼猴因人類餵食,所延伸的人猴衝突的始末。
此時,又見她蹲在地上,模擬看見地上有毛毛蟲的獼猴,用手在地面上揮一揮讓毛毛蟲跟地面摩擦,這種處理方式和在樹幹上滾一滾的效果是一樣的喔!
又或者有些獼猴為了節省取食的時間,把趴有毛毛蟲的葉子反摺一角,讓毛毛蟲的肚子離開葉面,牠們就可以用手指頭捏著,或用牙齒咬住沒有刺的腹部,直接吃進嘴巴裡,然後你就會看到牠小心翼翼地咀嚼,深怕被刺到或感覺到很刺的樣子(這時候我們同時做出像在咬超燙食物的臉部表情),孩子們看得很入迷!
當彥齡表演過台灣獼猴取食動物性食物的方式後,就知道對獼猴來說,在天然環境取食動物性食物,除了天時、地利、猴合之外,有些食物種類也需要花時間、花力氣處理一番。若依照數量和營養成分來說,植物性食物數量較多且平均分散,但其營養成分含量較少;而動物性食物雖然數量少,卻含有較高的營養成分。當獼猴同時遇到這六種食物,牠們會優先選擇營養價值高的動物性食物!因為動物必需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能量。這就是在天然環境生存的台灣獼猴,花費較多的時間在覓食和進食的原因。
讓孩子們知道台灣獼猴是屬於雜食性(即廣食性)的物種之後,再反問孩子:「如果在野外的獼猴有那麼多食物可以吃,還要擔心牠們找不到食物嗎?牠們還需要被人類餵食嗎?」當然不用!只要理解野外獼猴的食性後,就能明白野生動物完全不需要被人類餵食!
那回過頭來想,為何被人類餵食的獼猴只花費1/3的時間在進食呢?假若牠們學習到可以從人類身上輕輕鬆鬆地取得食物(被餵食或搶食),牠們又何必多花時間和力氣去找尋食物呢!而這就是目前壽山的台灣獼猴因人類餵食,所延伸的人猴衝突的始末。
趙瓊鈺 拍攝
當獼猴被餵食會變成怎樣的情況?我們商請幾位媽媽們出來當餵食者,雙手提著裝有食物的塑膠袋,或者背著裝滿食物的包包。請孩子們扮演獼猴,讓他們本能的展現野生獼猴被餵食的情境。
當餵食者發出聲音並舉起拿著食物的手,獼猴們(由孩子們飾演)慢慢地、慢慢地靠近餵食者,一開始還很克制地撿拾掉落在地上的食物,後來在食物未落地前就在空中被攔截,接著乾脆自己動手伸進塑膠袋裡拿,或動手去拉餵食者的包包。最後小獼猴還追逐餵食者,其中還有獼猴因為搶不到食物,與其他猴子發生衝突。而餵食者呢?因為看到圍上來的獼猴數量俱增,而拿起隨身的雨傘或地上的木棍想與獼猴拉開距離,甚至想驅趕一直逼近的獼猴。另一場扮演餵食者的媽媽,還很可愛的舉手投降。
當獼猴被餵食會變成怎樣的情況?我們商請幾位媽媽們出來當餵食者,雙手提著裝有食物的塑膠袋,或者背著裝滿食物的包包。請孩子們扮演獼猴,讓他們本能的展現野生獼猴被餵食的情境。
當餵食者發出聲音並舉起拿著食物的手,獼猴們(由孩子們飾演)慢慢地、慢慢地靠近餵食者,一開始還很克制地撿拾掉落在地上的食物,後來在食物未落地前就在空中被攔截,接著乾脆自己動手伸進塑膠袋裡拿,或動手去拉餵食者的包包。最後小獼猴還追逐餵食者,其中還有獼猴因為搶不到食物,與其他猴子發生衝突。而餵食者呢?因為看到圍上來的獼猴數量俱增,而拿起隨身的雨傘或地上的木棍想與獼猴拉開距離,甚至想驅趕一直逼近的獼猴。另一場扮演餵食者的媽媽,還很可愛的舉手投降。
Biofly 拍攝
在短短的15分鐘餵食遊戲裡,就能輕易的看出台灣獼猴被餵食後,在行為上一連串的改變,甚至改變了人和台灣獼猴的互動狀況。因此看似無礙的餵食行為,不但改變台灣獼猴原本的生態習性,進而延伸出獼猴搶食、人猴衝突等諸多的問題,最終造成壽山的台灣獼猴和人的衝突越演越烈,至今需要動用許多單位的人力、金錢和腦力激盪來解決!另外,當台灣獼猴原有的棲息地被開發成果園或建地等,導致牠們生活的棲地縮減。每當結果季或水果採收期間,獼猴就常到果園光顧,其水果就成為牠們的食物來源,又延伸出農民驅趕獼猴所產生的衝突問題。但其實這也是目前很多地區和眾多野生動物都面臨的窘境!
希望這三場台灣獼猴的故事,讓住在高雄的大人、孩子們更了解獼猴的真實樣貌。
跟野生動物相處最佳方式,還是要保持距離、不要挑釁、不接觸、不干擾、不餵食!即使牠是隻松鼠,也請尊重他們原本生活的方式。
故事說完了,但還未結束...
今年恰巧是猴年,爸媽們有空在家請帶孩子們認識台灣唯一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 -台灣獼猴。
在短短的15分鐘餵食遊戲裡,就能輕易的看出台灣獼猴被餵食後,在行為上一連串的改變,甚至改變了人和台灣獼猴的互動狀況。因此看似無礙的餵食行為,不但改變台灣獼猴原本的生態習性,進而延伸出獼猴搶食、人猴衝突等諸多的問題,最終造成壽山的台灣獼猴和人的衝突越演越烈,至今需要動用許多單位的人力、金錢和腦力激盪來解決!另外,當台灣獼猴原有的棲息地被開發成果園或建地等,導致牠們生活的棲地縮減。每當結果季或水果採收期間,獼猴就常到果園光顧,其水果就成為牠們的食物來源,又延伸出農民驅趕獼猴所產生的衝突問題。但其實這也是目前很多地區和眾多野生動物都面臨的窘境!
希望這三場台灣獼猴的故事,讓住在高雄的大人、孩子們更了解獼猴的真實樣貌。
跟野生動物相處最佳方式,還是要保持距離、不要挑釁、不接觸、不干擾、不餵食!即使牠是隻松鼠,也請尊重他們原本生活的方式。
故事說完了,但還未結束...
今年恰巧是猴年,爸媽們有空在家請帶孩子們認識台灣唯一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 -台灣獼猴。
******
附上台灣獼猴參考資料
野外台灣獼猴需要餵食? 學者:不要餵最好
不餵食台灣獼猴也能賞猴
環境資訊中心-壽山獼猴多又壞? 學者:人類榜樣教出來:
環境資訊中心-不餵才是真愛 柴山獼猴特別凶?餵出來的!:
生活在母姊社會的台灣獼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