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介紹】
勇敢的選擇做不一樣的父母過屬於你的親子生活
這個課程將協助您,在勞累的育兒點滴中,
找到方法拾回愜意的生活
找到力氣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
找到信心更滿意作為父母的自己
有理念澄清討論課,有育兒經驗分享,
有親子體驗課,您將能重新看見「和孩子之間」,
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歡迎您,來作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第一堂: 9/20(六) AM 10:00~12:00
「玩」「美」不完美,放下心裡的完美小孩~看到自己的秘密教養藍圖
★第二堂: 9/20(六) PM 2:00~4:00
照書照豬養,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教養~檢視目前教養方式受到傳統觀念及主流價值怎樣的影響。
★第三堂: 9/21(日) AM 10:00~12:00
噹噹噹親子平交道,停看聽心用法~共學實踐課,請帶孩子一起來
說明:有相見歡、親子遊戲及自由時間…,目的不在學習那些活動,而是去發現在那些活動中自己經驗了什麼,焦急想介入,或者能自在享受。觀察自己,孩子及別人的家庭互動,彼此學習,信任與支持。
★第四堂:9/21(日) PM 2:00~4:00
溫柔愛他的心,放手練他的身~教養經驗分享,問題交流與討論
◎上課地點:中都聯合里活動中心(高雄市三民區川東里同盟三路442號2樓)http://kh.twup.org/khph/?pid=0rz1
◎收費方式:繳保證金1000元,全勤退費,課程免費,聽完課後隨喜樂捐!
◎陪玩托育:一位小孩100元一天,托育當天再現金繳交即可。
(托育人力有限,第一天的課程建議將孩子托育給親友,若無處托育才一起帶來,幼兒可與父母一同上課,我們不介意孩子在課程中走動或發出聲音,托育會請義工或共學團員父母在教室內陪伴。)
◎名 額:限50戶家庭
★高雄平日一團(每周一、四共學):3戶
★高雄平日二團(每周一、三共學):13戶
★高雄平日三團(每周一、三共學):6戶
★高屏聯合假日團(每兩周一次,以周日為主):7戶
◎講 師:郭駿武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大腳小腳走讀台灣」作者,曾任森林小學教師及台中縣社區公民大學主任,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碩士,資深親職講師。)
延伸閱讀:
◎報名方式:
並將保證金匯款至「中國信託822 037540022045,戶名:陳韋男」,
寄出報名表及完成匯款,並收到回覆後,即為完成報名。
若仍有疑問請電:0933-212-604/陳韋男
或Email:「ordichen22@gmail.com」
(實踐班課程限額50戶,優先開放給打算參加共學團者報名。
課程結束後會統計報名共學團人數,若報名戶數超過預定名額,則以優先完成此報名順序為候補基準。)
(我們用網路公告課程資訊,歡迎網友協助分享給不使用網路的朋友們。)
【親子共學團運作方式】
◎名 額:每團招收約15-20組親子家庭(孩子年齡需為0-5歲以內)
◎成 員:父母(或之一)與孩子、共學團領隊。
父母必須全程陪伴,大人彼此互助幫忙負責孩子的安全與照顧,領隊從旁協助處理孩子及其與家長的互動。
◎時 間:
★高雄平日團(計有3團,每周一、四有1團;每周一、三有2團,早上十點至下午三點)
★高屏聯合假日團(每兩周一次,以周日為主,時間為早上十點到下午四點)
◎場 地:
盡量以共學團當地縣市地區的戶外空間,以自然、安全、免費(或低收費)、好玩優先,參加者自行前往。最初一二個月的活動行程都由領隊負責,之後希望每週至少有一天由家長規劃(領隊會幫忙),每個家長都有機會輪到規劃地點及行程。
◎其它說明:
一、共學初期,成員之間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約三個月),而孩子們也要透過長期的遊戲與良好的對待以厚實心智與身體的能力。等團體狀況穩定後,就會依照孩子的發展與能力、父母的興趣,進行主題式的親子旅遊。
二、關於有些孩子有午睡的習慣,如果去到共學團要怎麼辦?郭老師說,來上課就知道了。
【如何加入親子共學團?】
有意加入的親子其家長必須先報名「共學實踐班」,全勤出席課程之後並完成作業就可以加入共學。九月上完共學實踐班,預計十月開始加入共學團運作。我們不預設一個共學團會運作幾個月或幾年,但希望是能長期經營,而非短期活動。
【共學團支出】
平日團每戶每月繳2500元(每個月共學8次)作為領隊津貼*
假日團每戶每月繳1000元(每個月共學2次)作為領隊津貼*
其他如交通、場地門票等非固定支出由成員自付。
若共學團有安排其它課程或活動,則每月繳交公基金(類似班費),以支付課程學費、材料費,金額則由成員共同協調決定。
※補充說明:
一、關於領隊津貼
這並不是一種金錢與商品的交換(服務業與顧客);領隊與共學親子彼此是合作夥伴的關係,而薪貼是支持領隊可以和親子共創理想的共學環境。
二、退費事宜
參加親子共學建議全程參與,共學時有多次需要請假或中斷,則無法退費,請審慎確認後再確定是否加入。
【共學團的性質】
這不是一個營利的組織與方式,是對話與實踐的教育社群。
這不是一個托育的場所,是教育上共同參與、反思與實踐的場所。
這不是聯誼社團,是透過行動改變現實環境的學習團隊。
這不是某個人或某種理念的附屬團體,是個以平等跟尊重為基礎的親職教育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