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1月31日 星期五

慢活過年的小小閱讀心得~關於孩子暴力的一種解讀





慢活過年的小小閱讀心得~關於孩子暴力的一種解讀

:今年除夕不圍爐,在台東太平洋岸,閱讀、慢活、整理自己、陪孩子,這是短短一點讀書心得,提供解讀孩子暴力的一種角度,祝大家新年快樂,並且記得當孩子面臨親友不能同理或粗心粗魯的對待時,要當他(她)的靠山,幫忙解圍喔!敬祝闔家平安,幸福寧靜!

慢活過年最幸福的,就是得以閱讀,它有助於整理最近的生活觀察與心得,今天的這本書有點硬,但有一段值得分享,它說:無能的狀態會造成冷漠,它是暴力的源頭,當我們使人們無能為力時,我們也正鼓動而非控制了暴力,我們社會中的暴力行為,大多是出自 那些試圖建立自尊,護衛自我形象,或想顯現自己份量的人。不論這些動機有多偏差,是如何的被誤用,或是其展現多具破壞性,它們仍舊是人際需求的正向表 ......暴力不是出於權能的過剩,而是來自於無能。(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羅洛梅,書名:權力與無知)

說實話,這些話若要運用在拆人房子的惡霸地方首長上,我是很質疑的,也許當一個人掌握了權力機器,他就已經非人化,我無法僅僅用無能的觀點來解釋他的暴行,但是這個論點若用在我們的孩子身上,那我是真心的願意相信了。

面對孩子打人推人或欺負人等行為,我們總是細心的研究,究竟是父母在溫柔教養之前採用的打罵教育造成的情緒累積尚未抒解,還是雖然不打罵了,但仍然給 予太多控制,而孩子現在不再隱忍又表達不清,以致於暴力出現?又或者面對周遭世界孩子本是無能的,因此出現暴力是難避免的過程?

暴力令人厭惡,即使是出自兩歲的孩子也一樣,那厭惡沒有絲毫減少,但這本書告訴我們,若我們為了去除人類的侵略傾向,而置那些人性的根本價值於不顧(例如自我肯定與自我堅持便是),這會又再加深了無能感,並為暴力鋪好現身之路。

這是在說,動手,挑釁或欺負人的孩子,是出於無能?
這是在說,動手,挑釁或欺負人的孩子,是透過錯誤的方式在展現自我肯定與自我堅持?

這很難想像,因為,暴力本身是那麼的充滿力量,即使一個孩子僅僅揮舞樹枝,丟著石頭,以小圈圈排擠人,那舉動徹頭徹尾都是威脅,徹頭徹尾的使人恐懼,那行使的人,何以是無能?無能在哪?他何以成了無能?

愛一個可愛聽話的孩子容易,愛一個扭曲困頓的孩子很難,需要我們長出眼光,去看見他的人,他的心。

閱讀,為我們開視野。

PS.
各位帶著孩子過年的朋友,過年並不是孩子的好節日,平白的多了被指指點點的機會,行為會被放大,更會被大人當作尷尬無話時捉弄取笑的對象,孩子會被那些有心或無心的話語壞了心情,記得跟緊一些阿,當孩子的翻譯機,主動介入,技巧的為他們擋去不友善的對待,年不好過,只會讓爸媽們更疲憊,辛苦了, 加油,帶幾本書在身邊,必要時能為自己添加能量!最後敬祝新年快樂


(後記)
讀了很好的內容,和最近所觀察的教養問題有關,和大家分享,仍然是羅洛梅的《權力與無知》:

書摘:

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潛藏著五個層次的權力,第一個層次是「存在的權力」,這種權力可以在新生兒的身上看到,他以哭泣和振臂的方式來表達自己不舒服,並藉此要求照顧他的飢餓或其他需求,不論我們喜歡與否,權力在嬰兒的人格發展中是佔有關鍵地位的,每個嬰兒長大成人的方式,都反應了權力的種種形變,也就是說他如何找到自己的權力並運用它,亦即如何成為它(權力)…存在的權力非善非惡,它先於善惡,但它也不是中立的,它必須在生活中體現出來,否則便會導致神經症精神病或暴力。

第二個層次是「自我肯定」,對人類而言,只有生理的存活已非主要關懷,重要的是要能以某種自尊活著,如果孩子在家庭中被賦予價值和認同,他們只會覺得理所當然,然後就把注意力轉向其他事物。但是如果自我肯定受到阻礙,它就會變成他一生中的強迫性需要,不斷地驅策著他…父母若是以「只要你聽話我們就愛你」的模式來教導孩子,那麼孩子要自我肯定也會變得很困難。

當自我肯定受到阻礙時,我們會更努力,確立自己的身分認同和信念,據此來對抗反對的力量(回應侵略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潛能),這就是屬於第三層次的「自我堅持」….使他人不得不正視我們的呼喊:「我在這裡,我命令你注意到我。」

第四個層次是「侵略性」,當自我堅持被阻礙一段時間後,這種比較強烈的反應形式便會發展出來,自我堅持是在特定地點劃出界線,並堅稱「這是我,這是我的」,而侵略進入他人的權位,特權或地盤之中,並將其中的一部分占為己有。

最後,當所有針對侵略的努力都宣告無效時,「暴力」便爆發了,暴力以肢體為主。
(註:不一定是嚴重的暴力,也許包括對其他孩子動手,挑釁,欺負或排擠等)

心得:

1. 我一直都懷疑,所謂孩子的兩歲叛逆期不是必然存在,而是被無心製造出來的,依據這段書的內容,那叛逆也許就是進入自我堅持階段,如果孩子存在的權力(能溫柔善意的立即回應嬰兒需要)跟自我肯定能被滿足,也許不會進入叛逆階段。而讓孩子能自我肯定不是不斷讚美他或接受他所有的行為,而是理解他在每一個時候的需要,尊重他的感受與意願,協助他將生活過得好,而不是照著「孩子應該怎樣」來形塑他。

2.我們一直都堅持,孩子的玩具要不要借人要由他自己決定,因為玩具可以說是他的全部,而人要能生存也必須要有某種程度的掌控感,也許掌控感跟書中所談的生存的權力有關,也跟自我肯定中提及的自我價值感有關,能決定自己的玩具,這讓孩子感覺到有自尊。

3.經常聽到父母說,孩子最近比較拗,或比較「盧」,這時不要陷入和孩子之間「誰說了算」的權力鬥爭裡,因為這可能是孩子正常的權力需求,增加孩子的無能感反而可能為暴力鋪了溫床。放下價值判斷,包容,耐心,積極尋找滿足雙方需求的方法,也許是要嘗試的。


4.如果孩子已經有侵略性或暴力出現,想想看,前頭幾個孩子需要的權力層次,我們是否不夠重視,或花太少心力去理解了?然後記得原諒自己,再重新試試看。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對孩子的10大誤解」---翻譯文章

                                                                                                            圖文:Giovanna Jo






快過年了,過年期間全家團圓總是一件是美事。然而返鄉旅行,長途的舟車勞頓,以及有些陌生的家
人親戚,往往會影響大人和小孩的心情,也讓雙方相處不自主的緊張了起來。親子之間的衝突,往往來自於對孩子的誤解和錯誤的期待。大人若能放下自己心中的期待,明白孩子只是孩子,是個不成熟的個體,讓孩子依照自己的行為能力來表現,許多問題往往就不是問題了。


看了這一篇,我真的覺得孩子們好委屈啊!難怪孩子都希望自己快點長大!

原文出處:http://www.naturalchild.org/jan_hunt/misunderstand.html
作者:Jan Hunt

1. 在孩子還沒準備好之前,我們就期待他們能做到。
我們要求嬰兒要安靜。我們要求2歲小孩要靜靜地坐好。我們要求3歲的小孩要整理自己的房間。在這些情境中,我們其實是不切實際的人。我們讓自己陷於失望中,我們陷孩子於不義,讓他們覺得自己無法讓父母開心。可是,有許多父母會要求小小孩做一些連大小孩都覺得有困難的事情。簡而言之,我們要求孩子超齡表現。

2. 當孩子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時,我們就生氣。
孩子只能以他能力所及的做他自己。如果孩子做不到我們要求的,而我們還要期待或要求孩子做到更多,那麼我們就不盡公平,也不切實際,而對孩子生氣則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一個2歲小孩,就只能表現的像個2歲小孩,一個5歲小孩不可能表現得像個10歲小孩,而一個10歲小孩,則不可能表現的像個成熟的大人。對孩子有過高的期待不但不切實際,也沒有幫助。孩子能做到的事情是有限的,如果我們不接受這些限制,結果只是讓雙方不斷感受挫折。

3. 我們不相信孩子的動機
如果孩子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就假定孩子是在挑釁,而不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整個事件,好決定事情的真相為何。事實是,一個「挑釁」的孩子可能只是生病了,累了,餓了,身體有哪裡痛,在反應生理或情緒上的傷害,或者是為了某個看不見的原因在進行着對抗,像是食物過敏。然而,我們往往會忽略這些可能性,而傾向相信這是孩子的「個性」使然。

4. 我們不允許孩子像個孩子。
我們不知怎麼的忘了自己當孩子時候的感覺了,於是我們期待孩子得表現的像個大人,而不管他究竟是幾歲。一個健康的孩子會調皮搗蛋,吵鬧,自在的表達宣洩情緒,同時持續的專注力有點短暫。但這些「問題」其實都不是什麼問題,這些現象都只是一個正常的孩子所擁有的特質罷了。相反的,我們的社會,以及我們社會對於完美行為的期望才是不正常的。

5. 我們弄顛倒了。
我們期待,要求孩子來滿足我們的需求﹣大人需要安靜,需要不被打斷的睡眠,需要孩子順從我們的想望等等。我們期待孩子來照顧我們的需求,而不是接受自己身為父母這個角色的責任即是要照顧孩子的需求。當我們過度專注在自己沒有被滿足的需求,以及自己的挫折感上時,往往就忘了他也只是個孩子,而孩子有孩子自己的需求。

6. 當孩子犯錯時,我們選擇責備與批評。
孩子擁有的生活經歷非常的少,因此孩子難免都會犯錯。犯錯,是學習中一個很自然的過程,無論幾歲都一樣。我們不但不去了解孩子的困難,協助孩子學習,我們反過來責備他,彷彿孩子不管學什麼,都應該可以一次就成功一般。犯錯是人之常情。孩子犯錯不但是人之常情,也無可避免。然而,我們對於孩子所犯的每一個錯誤,每一次違反規矩,或是不當行為都要以驚訝與失望來反應。如果我們理解孩子都會犯錯,但又在孩子犯錯時的,反應的好像孩子應該隨時能表現完美無缺一般,這實在是非常的不合理。

7. 我們忘了責備與批評的殺傷力。
許多父母開始認同打孩子是不對的,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但是很多人忘了罵人的話,羞辱,以及責備也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痛苦,畢竟孩子只能選擇相信自己有責任( *譯註:孩子不會知道那也可能是大人自己期望過高或是自己的情緒所造成)。

8. 我們忘了愛的行為有多大的療癒作用。
我們陷入責備與不當行為的惡性循環中,而不是停止這個惡性循環,以擁抱和寬容的話語給予孩子愛,讓孩子安心,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9. 我們忘了我們的行為對孩子有強大的影響力。
「身教大於言教」這句話所言不假。如果父母打孩子來教導孩子不能打人,孩子所接受到的訊息就是「打人是對的」,至少有權力的人可以打人。父母如果以平靜的方式來面對問題,孩子就能夠長成一個情緒穩定的大人。所謂的問題,其實是教導價值觀的最佳時機,因為在真實生活的事件中,孩子的學習效果最好。

10. 我們只看到外表的行為,而看不到孩子內在的愛與善意。
當孩子的行為讓我們失望時,我們更應該「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我們永遠應該設想孩子沒有惡意,孩子已經盡可能以自己當下最好的狀態,並且根據他的生活經驗的程度來表現自己(無論對我們來說是否顯而易見)。如果我們總是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孩子就可以自由的依照自己的能力來表現自己。如果我們給予的只有愛,我們所收到的回餽也將會是愛。



【2014年2/ 15、16日北區親子共學團父母教養實踐班】 聯合課程簡章




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不可以,為什麼?】




                                  圖文:陳韋男


那天傍晚,帶孩子外出找朋友取物、並帶小的去診所治療感冒,忙了一圈回到家,洗米、備菜,預備晚餐。在車上已經跟孩子們預告因為時間趕,所以爸爸沒考慮讓他們到廚房,請他倆在客廳玩。

樂樂(5Y7M)時不時地跑來關切,並提出想切紅蘿蔔、高麗菜的要求,還想好要切不同的造型。(上週,一起去採買並做炒飯、蔬菜湯,兩小很想再玩一次!)(現在想想,「不同的造型」就是孩子的創意呀!)

我蹙眉並搖頭說:「樂樂,我知道你很想參與!但是爸爸想早點弄好晚餐,好讓弟弟吃完飯後可以吃藥,所以,不能讓你切菜。對不起!下次再找時間讓你們練習。」

樂樂:「那你就讓我和弟弟看電視呀!」

我耐著性子解釋:「中午,你跟弟弟已經看了兩段卡通了,而且等一下吃晚餐你們又會看。爸爸想保護你們的眼睛(樂樂已假性近視,隔夜睡前需點一次眼藥水),避免太早近視。請你們先玩玩具,晚一點再看電視。」

樂樂認份地去客廳找弟弟玩。

玩了一會兒後,樂樂又來廚房問有沒有他可以做的事情。菜已備妥,初次嘗試做「三色蛋」,蒸過的皮蛋仍有點燙手(不適合),不過鹹鴨蛋可以讓他剝蛋殼。乙星(3Y6M)看見哥哥在廚房也跑來湊熱鬧,拿起旁邊的生雞蛋就學哥哥往桌子上敲,我大喊:「哎唷喂呀~ 乙星,那個是生雞蛋,等一下要將蛋黃和蛋白分開的,不能讓你敲!」我猜那個大音量嚇到了他,他回報一句:「爸爸是大笨蛋!」我:「對不起!因為爸爸急了,所以太大聲嚇到了你。」想想,時間差不多了,他倆大概是玩夠了,就開電視讓他們看,也讓自己能快速地完成工作。


想起,這陣子看 林真美老師的《繪本之眼》,在這個以「管理」掛帥的現代社會中,小孩一方面被要求要依循成人的秩序與價值行事,一方面又無法控制的想要在重重限制中撒野、搗蛋。這或許是小孩在與成人的共生中,為求取自身平衡所做的最大努力了。但是,對於小孩這類反應可謂幾近「全盲」的大人,往往只會高舉「規範」的大尺,用或硬或軟的方式,繼續約束身邊的孩子。因此,大人與小孩之間的問題很難獲得真正的解決,兩者的關係也依舊停留在「成人宰制vs.兒童受縛」的死胡同裡。(p.184)


覺察到孩子的反應不是搗蛋,而是想玩;那個「玩」,正是孩子練習並發展能力的過程,看樂樂再三地來廚房,想要「學習」的「動機」是如此地強烈,這不正是我們想要孩子「主動學習」的最好範例嗎?

呼!還好,沒有斷然拒絶樂樂的請求,保有商量的機會,找出「需求衝突」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這正是共學團近期正在閱讀的書《P.E.T.父母效能訓練》裡,用「沒有輸家」的方法(第三法-協商)解決不可避免的親子衝突。(*註)

隔天下午,我跟樂樂陸續午睡後起床,就在我正溫柔喚醒弟弟時,樂樂跑來要求讓他看電視(他想知道那個想看的卡通是何時播出,表示只要讓他瀏覽時間表,就好了)。

我提醒他待處理的兩件事:剪指甲及掃地(早上他在客廳剪紙,留下一大片紙屑)。要求他先做完後再開電視。但他覺得他想看的那個卡通快要播出了,所以,好想「馬上」就看。

心想,又來了!這「需求衝突」為何出現的如此頻繁!

我:「樂樂,你不能只說你馬上要看。如同爸爸不能要求你馬上就去掃地一樣!我們來想一想,有沒有什麼辦法是我們兩個人都可以接受的。」

樂樂如實地說他不會,並請我教他。

我想了想,說:「這樣好不好?你先去開電視,確認你想看的卡通是何時播出,然後,再掃地及剪指甲。」他快快樂樂地回答好,並一溜煙地去開電視。
沒一會兒,就聽到他從客廳回報說:「爸爸,正在播出的就是我想看的,我可以看完後再掃地嗎?」小子真厲害,把播出時段都記起來了。我回他:「當然可以。」

弟弟搭哥哥的便車,有卡通可看,也不必等爸爸叫喚,就自己起床了!

之後,樂樂自行掃地;也請我幫他剪指甲。

再次證明,「第三法-協商」不僅可以解決無所不在的親子衝突,而且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註:《P.E.T.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父母效能訓練》湯瑪斯‧高登(Dr. Thomas Gordon)/著,張珍麗張海琳/譯新雨/出版。書中提及「衝突」考驗人際關係的健康與否,能使人形同陌路,也能拉近彼此的距離,進而建立親密關係。  「第一法」威權-大人贏、小孩輸,父母面臨執行上的困難,並剝奪孩子學習「自主管理」、自我負責的機會。其代價卻是孩子對父母的敵意。  「第二法」縱容-小孩贏、大人輸,孩子會有同儕相處問題,懷疑父母對他們的愛。  「第三法」協商-雙贏,沒有輸家的方法,透過協商,親子滿足彼此的需求,以解決「需求衝突」。



【2014年2/ 15、16日北區親子共學團父母教養實踐班】 聯合課程簡章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滿滿的溫柔和愛】

                                                                圖文:何櫻桃


波妞(5Y6M),有一幅非常喜愛的作品,是全黑的板子,但用牙簽刮,就會刮去黑色 底色出現彩色,因此刮出了非常美麗的線條,是一幅有房子和可愛的家人住一起的圖

小小的圖只有A4的一半大,因為太喜歡了!所以她把它 吸在冰箱門上,隨時可以欣賞!! 

這天,有小朋友小E來家裡玩,小E非常好奇那是什麼,波妞為她示範了這圖,怎麼玩,再刮一刮黑色的地方,又可以有新的線條出現! 然後,他們又去玩了一些別的遊戲,有一起,有分開各自玩!! 

E回家後,波妞又欣賞著冰箱上的圖,她哭了起來~ 邊哭邊說:「嗚~~你看 你看 怎麼會這樣? E、小E 她把我的圖全部都毀了!! (黑色全被刮完了,出現一大片彩虹色底圖,原來的線條都不見了!怎麼會這樣?? 怎麼會這樣??

她一直哭~一直落淚,我可以感受她的傷心~ 外婆看了說:「啊~~我們下次遇見她,跟她說,不可以,然後請她道歉! 她還是淚流不止 我抱著安慰她,「我知道,我知道!! 我知道這種好傷心的感覺!! 這是你最喜歡的作品 被毀掉了,心好痛,好難過,....我知道,我知道!!這種感覺我知道」把她抱在懷裡,我沒有想找誰理論,也沒有什麼解決辦法,我只能讓她心碎的感覺,可以因為在我懷裡而被稍稍的舒緩

她終於..平緩了下來 我說,我們再重做一張呢? 她搖頭! 你要她道歉嗎?? 她搖頭! 好吧! 我沒有方法了,我心裡也知道,那重要的東西對她來說 壞了,就是壞了,也補不回來 ,也無法重做一個回來 就算重做一個,也不是原來那一個.... 我說:「抱歉 我不知道怎麼幫你! 我只能抱著你!! 

洗澡、刷牙、東弄西弄的 又來到上床時間..... 波妞看起來好多了! 我心裡,仍不太放心.... 我問:「波妞 今天小朋友弄壞你的畫的事情 你現在感覺還好嗎? 波妞給我滿滿的微笑:「嗯~~我已經沒關係了! 我說:「喔?? 為什麼/? 波妞:「因為,對我來說,最幸福的事,喔~~不是 ,是最悲傷的事,並不是畫畫被弄壞!! 我說:「那是什麼? 波妞:「最悲傷的事 ….是媽媽死掉!! 只要不是那件事的話,我就沒有關係了! ~~ ,竟滋養了我疲倦的一日!! 玩具、作品、衣服、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而我相信 ,能讓孩子真正幸福和滿足的 --是父母滿滿的溫柔和愛!!--




【2014年2/ 15、16日北區親子共學團父母教養實踐班】 聯合課程簡章





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2014年2/ 15、16日北區親子共學團父母教養實踐班】 聯合課程簡章


20142/ 1516日北區親子共學團父母教養實踐班】聯合課程簡章


勇敢的選擇做   不一樣的父母    
過屬於你的親子生活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這一年來已經在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紛紛開團,全國目前大約有(600個家庭)每週風雨無阻的為了能夠提供給學齡前的孩子更多好的教養環境與教養的態度,共同學習共同玩樂。



這個課程將協助您,在勞累的育兒點滴中,

找到方法拾回愜意的生活

找到力氣實現盼望的親子關係

找到信心更滿意作為父母的自己



有理念澄清討論課,有育兒經驗分享,有親子互動體驗,

您將能重新看見「和孩子之間」,不再重演緊張的生活劇碼。

歡迎您,來做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能陪孩子歡笑與成長的人!





【課程介紹】

  • 第一堂: 2 / 15 () AM1000~1200

「玩」「美」不完美,放下心裡的完美小孩
~看到自己的秘密教養藍圖

  • 第二堂:2 / 15 () AM1400~1600

照書照豬養,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教養
~檢視目前教養方式受到傳統觀念及主流價值怎樣的影響

  • 第三堂:2 / 16 () AM1000~1200

噹噹噹親子平交道,停看聽心用法
~共學實踐課,請帶孩子一起來。

說明:有相見歡,親子活動,去發現在活動中經驗了什麼,焦急的想介入,或者能自在享受。觀察自己,孩子及別人的家庭互動,彼此學習,信任與支持。

  • 第四堂:2 / 16 () AM1400~1600

      溫柔愛他的心,放手練他的身
      ~教養經驗分享,問題交流與討論



·        上課地點:板橋音樂公園活動中心(新北市板橋區懷德街23522樓)

  • 招生對象:家中有五歲以前幼兒的父母,有意願參加平日共學團、假日親子共學團、親子農學生活團者優先(也可只報名課程作為進修,每人每堂200元)

·        方式:繳保證金1000元,全勤退費,課程免費,聽完後隨喜樂捐!

·        托育:每戶100元(現場繳交)

(托育在同一個場地,跟講座以分區的方式進行,會請托育人員提供陪玩和照顧。)

  • 名額:限50戶父母(額滿截止)

講師:郭駿武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大腳小腳走讀台灣」作者,曾任森林小學教師及台中縣社區公民大學主任,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碩士,資深親職講師。)



將保證金匯款至「中國信託822公館分行,帳號:347-540-159-365」,然後填寫報名表!(請記得填上帳號末5碼)

 填寫報名表:

若有疑問歡迎留言,或是Emailpoling1209@gmail.com討論
或請於平日1000後,請電:0963-068004柏陵(如忙線或無人接聽,請傳簡訊。)